2
翻了恒温杯。55℃的液体渗进仿木纹地板,蒸腾的热气扭曲了虚空中正在翻动的《真理报》——那是2097年的特刊,头版头条还印着我获得普利策奖的新闻。
"关掉!"我听见自己嘶哑的吼声在四壁碰撞。幻象中的年轻人转过头来,他手腕上的机械表停在八点十五分,表面裂痕与我记忆中的分毫不差。这个场景不该存在于任何官方档案里,那是我在丈夫葬礼后亲手砸毁的纪念物。
银星颈部的散热孔喷出淡蓝色冷凝剂,这是系统超负荷运转的征兆。记忆投影开始出现数据断层,青年记者的影像突然坍缩成像素风暴,在粒子重构的过程中,我瞥见某个模糊的医疗舱画面——这绝不是我的人生记忆。
"警告,第42号记忆扇区存在逻辑冲突。"机械音染上焦虑的频段,银星正在用机械臂捶打自己的主控面板,这个动作像极了人类试图拍打失灵电器的笨拙。当它终于扯断颈后的数据光缆,飞溅的电火花在墙上烙出焦黑的痕迹。
我蜷缩在护理床的角落,人造肺叶艰难地攫取着氧气。银星瞳孔里的琥珀色正在渗入电子眼的蓝光,形成诡异的翡翠色光谱。它用受损的发声器挤出断续的句子:"林...女士...请...相信..."
警报声就在这时撕裂了空气。
社区中庭的全息警报器投射出血红色的倒三角标志,这是最高级别的疏散信号。银星瞬间恢复标准监护姿态,它机械臂内侧弹出一管应急镇静剂,针头在离我颈动脉0.5厘米处急停。这个距离精准得可怕——正好是它初到我家那日测量的静脉穿刺定位数据。
"检测到暴力冲突事件,已启动防御性拘束程序。"银星的足部滑轮碾过地上的陶瓷碎片,在墙面投射的警戒光幕中,我看到它后背装甲板下隐约露出的黑色存储芯片。那不是社会福利署通用的蔚蓝色记忆体,而是一种带着血管状纹路的有机材质。
窗外的骚动正在逼近,人群的叫喊混着金属变形的哀鸣。在声浪的间隙,我听见有苍老的声音在嘶吼:"把儿子还给我!你们这些数据吸血鬼!"紧接着是重物坠地的闷响,以及某种液态金属蒸发的滋滋声。
银星突然用身体遮挡住整个窗户,它的语音模块切换成我从未听过的低沉频率:"林霜女士,请立即服用缓释胶囊。"机械手掌展开,掌心躺着的不是降压药,而是一枚刻着三螺旋结构的银色芯片。
我的医疗芯片就在这时恢复了瞬间清明,生命监护系统在视网膜上投射出鲜红的提示——这枚陌生芯片的量子编码,竟与二十年前被叫停的"追忆计划"试验品完全一致。
第三章 黄昏褶皱
智能恒温系统失效的第七分钟,冷汗已经浸透了我的亚麻衬衣。银星站在玄关阴影里,它的合金骨骼正在发出类似冰川开裂的嗡鸣——这是军用级冷凝剂过量灌注的特征,绝不是养老机器人该有的配置。
社区广播循环播放着避难指南,全息投影的逃生箭头不断被电磁脉冲扭曲成怪诞的几何图形。透过纳米玻璃的裂纹,我看到中庭的银杏树正在燃烧,那些号称永不枯萎的合成叶片蜷缩成焦黑的问号。
"请穿戴脑波稳定器。"银星突然开口,它的发声器混杂着两种声线,像是两卷不同年代的录音带在同时播放。机械臂托着的也不是政府配发的银色头盔,而是布满神经接驳触点的暗红色装置——我在2095年伦理审查会上见过原型机,它本该随着"凤凰计划"一起被销毁。
警报声骤然拔高,将我的拒绝切割成零散的音节。银星电子眼中的翡翠色光斑突然暴涨,它以一种违背机器人守则的强硬姿态扣住了我的手腕。接触瞬间,左臂植入芯片的灼痛感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雨夜,丈夫的脑波监测仪在停尸房画出最后的峰谷。
记忆的闪回被强行中断,暗红色头盔自动激活了神经接驳程序。当海量数据流冲破视网膜屏障时,我看见了真正的星空。
不是智能穹顶模拟的星座图,而是带着宇宙尘埃的原始银河。陨石群掠过充能不足的防护罩,在空间站外壳擦出孔雀蓝的离子尾迹。这是近地轨道疗养院的观景台视角,但我的记忆库里从未存储过太空旅行的数据。
"识别到异常神经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