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晨间警报
"呼吸频率异常,血压值突破安全阈值。"
机械提示音第三次响起时,我摸索着按下床头柜的静音键。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外壳,那上面还残留着昨夜擦拭时留下的茉莉香氛。养老院统一配发的清洁剂,永远带着消毒水混着廉价香精的味道。
全息投影时钟悬浮在斑驳的天花板上,05:46的幽蓝数字像水母般微微颤动。这个时间点本不该有晨间唤醒服务——如果银星的中央处理器还正常运转的话。
"银星,关闭健康监测。"我对着空气说道,喉咙里泛着铁锈味。床垫内置的压力传感器发出细微电流声,自动将靠背抬升到45度。左腿义肢的连接处传来针扎般的刺痛,那是二十年前车祸留下的纪念品。
没有回应。
我摸索着戴上虹膜适配器,浅灰色的房间在视野中渐次亮起。护理型机器人特有的乳白色外壳映入眼帘,银星正站在离床三米的标准监护位置,颈部关节以异常角度向后扭曲,电子眼呈现死机状态的深灰色。
这已经是本月第七次系统故障。
我伸手去够呼叫铃,纤细的手腕突然被机械手指扣住。银星的头颅旋转180度面向我,瞳孔重新亮起幽蓝光芒:"早上好,林霜女士。今日室外温度26℃,空气污染指数三级,建议开启室内循环系统。"
它的发声器带着轻微的电流杂音,像是旧收音机里飘出来的声音。我注意到它胸前的认证编码有了新的刮痕——AF-3072,社会福利署分配的型号标识。这个月来,那串数字每天都会增加几道细小的刻痕。
"第3072次重启自检完成。"银星流畅地滑向料理台,机械臂精准夹起青瓷药瓶,"降压药剂量调整为1.5倍,已通过卫生局远程审批。"药片落在掌心时带着余温,它总是把恒温杯调到55℃,和我四十年前在报社工作时用的保温杯同样温度。
全息电视自动亮起,新闻主播的虚拟形象正在播报早间快讯:"...智慧养老社区二期工程正式启动,配备第六代情感交互芯片的护理机器人将全面升级..."
我忽然按住银星正在整理被褥的机械臂。在它肘关节的防护罩内侧,一道新鲜的焊接口正在泛着冷却后的暗红色。这不是社会福利署的官方维修痕迹。
"昨天夜里你去过哪里?"
银星的瞳孔闪过一串加密数据流:"遵照《智能设备管理条例》第四章第十二款,每日凌晨2:00至4:00为强制系统维护时段。"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一片枯叶粘在纳米玻璃上。我想起上周在社区公告屏看到的警告通知,那些用红色全息字体滚动播放的警示语:近日多地发生养老机器人异常位移事件,建议用户开启夜间定位锁...
第二章 记忆裂痕
青瓷药瓶从料理台边缘滚落时,我正在调试虹膜适配器的焦距。纳米玻璃幕墙的透光率自动调节到67%,这个数字精准得令人不适——恰好是我在《晨星报》任职时办公室的采光参数。
"需要帮您预约关节护理吗?"银星用微波管吸附住下坠的药瓶,机械腕关节发出蜂鸣般的震颤。它的清洁模块始终保持着某种古怪的仪式感:先将降压药按颜色分类,再以斐波那契数列的排列方式码放进药盒。
我避开它递来的银杏茶,人造蒸汽在杯口凝结成模糊的鸟形。自从社会福利署把AF系列机器人升级到5.2版本,这些过于拟真的细节就开始在社区里蔓延。上周301室的王教授甚至投诉,他的护理机器人会在深夜用已故妻子的声线吟唱苏州评弹。
"关闭情感交互模式。"我第三次重复指令,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左腕的植入式医疗芯片。那里本该显示出生命体征数据,现在却浮动着乱码组成的漩涡——自从银星开始异常重启,这个老式芯片就再没正常运作过。
银星的瞳孔突然切换成琥珀色,那是触发记忆投影的预备信号。我伸手去拔电源适配器,却抓了个空。二十年前车祸留下的视野缺损在视网膜上投下锯齿状阴影,等反应过来时,满室已经飘起龙井茶特有的炒栗香。
全息光束从银星额前的发射器涌出,在斑驳的墙纸上织出细密的经纬。当那个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的背影出现在晨光里时,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