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成定式的历史,不能篡改,更不能虚构。故只借由李白初次来到长安的真实故事为前奏,为后文的想象做铺垫,与史实无关。
第一章:愁啊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称“李十二”,“李青莲”。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成纪。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之“诗仙”。其诗从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圭臬,其好友“诗圣”杜甫赞叹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太白的人生更是充满传奇色彩,年少出游行万里路,不久便在金陵诗名大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可谓其生活缩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更是其性格概述。
忘年交贺知章为他“金龟换酒”呼其“谪仙人”,司马承祯欣赏其“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更发生过唤杨太妃为其磨墨,命高宰相为其脱靴等轶事。好不潇洒,好不风流,好不豪放。
纵李白成就之高,被视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若给他穿越时空选择生活时代的机会,他又会怎么选择?会不会在别的时代,他“安社稷,济苍生”的宏图广志能得以实现,他的创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开元十九年开春,春雪皑皑,李白冒着风雪再一次回到了长安城。
彼时正值元宵,长安城的元宵节灯火辉煌。沿着朱雀街旁的大树无不被扎上了彩灯,好似一条银河落在了长安城内。在朱雀门的广场前,有着一座用五颜六色绸缎扎成的假花山,整座山上上下下更是挂满了千千万万的花灯。山下,一座有着绿色绸缎编织成碧波荡漾的海面的大露台上竟奔腾着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兽,哦不,定睛一看那些个奇珍异兽竟是男女戏子们所扮演的,技艺之高超真是令人叹服。
午夜时分,突然钟鼓齐鸣,笙管交响,奏出一曲又一曲乐歌,刹时花山上喷涌出五光十色的焰火来,焰火过处还出现了一幅巨大的黄幅,上面写着:“开元神文圣武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这座热闹的长安城,李白的心情却越发沉闷。
他想:“为什么长安城的天那么的高,我却仍感到沉闷?为什么长安城的地那么的宽,我却仍感到狭窄?为什么长安城的道路那么平,我却仍走得磕磕绊绊?为什么长安城的宫殿千门万户!我却仍不得一门而入?”
他愤懑,他痛苦,回想这一年以来屈辱的经历他不由得自说自话,“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原来在如此盛世,也有“行路难”啊。于是李白一挥而就写下了独属他的《行路难》。
可仅仅写下《行路难》,李白仍难平悲愤,在离开长安的前天晚上,李白原想早点休息以便明日早起上路,可他哪能睡得着?于是他尝试为《古蜀道难》琴曲配词来打发时间,消忧解愤。
他感觉古蜀道的畏途巉岩在眼前逐渐清晰起来,同时,笔直宽阔的长安大道也在他眼前浮现。当长安大道与古蜀道重叠在一起,亭台楼阁变成了层峦叠嶂;花红柳绿变成了枯藤老树;莺歌燕舞变成了虎啸猿啼;雄伟壮丽的门庭变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潜藏在心中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