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种难描之景,蕴积心中的种种难言之痛,这一瞬仿佛明朗起来,文如泉涌的他洋洋洒洒写下了篇旷世奇作《蜀道难》。一时间,笔墨狼藉,李白的脸上老泪纵横。
次日,李白搭上了离开长安的船,站在船头,他仰首望着那“人”型排列的归雁,羞赧的低下头来。大雁都回家了,李白却有家难回,因为他曾诺许:不闯出一番事业,不归家。如今失魂落魄的他又岂有颜面回家?
一年之前,《上安州裴长史书》结尾的得意之笔,“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此时就犹如一把利剑深深的刺进了李白的心。他怕,他怕看到妻子的眼泪,他怕听到家人的叹息,于是只能在外漂泊。
白驹过隙,他来到了梁园。曾经梁孝王修建的园林宫殿,如今只剩下断壁颓垣,古木涸池。
就在这么一片凄凉的遗址上,一个孤独的游子在游荡。李白来到这园中高大的平台上,仿佛看到梁孝王在宴请大臣,司马相如等文武大臣正在吟咏着他们的得意诗文,台下戏子正轻歌曼舞,歌舞升平,好不欢乐。李白正打算加入其中,一回神,只剩下皓月当空,用冷白的月光为这片破败的遗址更添一片凄凉。
李白只得垂头丧气的回到城里的酒楼去,姑且就借酒浇愁吧,可他明知“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他的心中只剩二字:愁啊!
第二章:月下诉乡情
就在这么个愁况下,假如李白会穿越,又会是怎样的光景?不妨放飞想象,大胆的“臆想”一番。
别去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即使李白曾向往那老骥伏枥的姜太公与伊尹且多次以二者自比,写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佳句。因为夏商周的生活与李白生活的封建社会间的鸿沟实在太巨大。
“愁啊,愁啊……”眉头紧锁的李白不断叹声道。
他时不时拔剑而起环顾四周仿佛找寻着什么而后又茫茫然痴痴地坐下,时不时举起酒杯正准备一口闷下晶莹剔透的葡萄美酒却又忽地悬着手神游天外。可见当下实在忧郁啊。
“这个盛唐,岂得我一人郁郁不得志,若我生活在合适的时代,定可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正仰首对着天公埋怨着,刹那间天旋地转,一俯一仰竟来到了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心里还纳闷着呢,就看到几个“奇装异服”的行人从他身旁经过。他们的衣着打扮李白着实没在大唐看见过,不过到是与大唐的汉服有那么点像。
要不说李白是个不折不扣的“e人”,他一个箭步就站在了那些个“异乡人”的前面。正准备行大唐流行的叉手礼呢,哪知对方右手压左手,拇指并拢,躬身向李白低头行了个不知什么礼。
李白一下子愣住了,但一下子反应过来连忙问道:“诸位,请问这是何地?”
“小兄弟,这里是商丘。”
“商丘?”李白心里一悸,想着刚才自己不是还在酒楼里吗?
“感谢诸位,可否再告知白某,今年是开元几年?”
“开元?没听过,只知道今年是中元六年。”
李白仍是一头雾水,但看在行人赶路,只好将自己的好问之心憋回去,与行人作揖告别。
走着走着,风中一股浓郁的酒香将李白的神魂钩住,不知不觉李白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