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签字的。
那时候还是手填的,没有机打的。
以前生孩子都是在自己家生,或者去村卫生院生。
在家里生就得我妈上门接生。
普遍的人家也都是愿意在家里生,因为省得把产妇倒腾到医院,也省得生完了之后再把产妇和孩子倒腾回家。
哪家要生孩子了也都提前跟我妈打好招呼,估摸着哪天快要生了,我妈得提前把各种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放到高压锅里蒸煮消毒,把产包提前准备好。就等产妇阵痛难捱,即将临盆之时上门接产。
直到后来上级不再允许去家庭里接生,也不允许在乡下卫生院接生,产妇一律到要到更上级的医院,或者县城医院生孩子。
我们村卫生院原本有七八个人。在我妈那一批的三个医生退休以后,另外的人也大都另谋高就,或者调到县城医院,或去了其他卫生院。
只剩两个人又坚持了几年,但始终没人能挑起大梁,最后彻底倒闭,关门大吉。到现在又是将近10年过去了,院落一直闲置在那儿,已是满院荒凉。
赵叔说:“你就内会儿,要不我说,内天,那个谁要生孩子,上中医院那儿。还差他妈七八天呢,这忙着去就是待那住着。我说,我妈生我内会儿,呵呵呵呵呵。”
我妈也知道详情,说:“把你生到大河套了,你不也活着!”
赵叔说:“我妈初三了南沟听戏,听完戏,接着又回娘家。回娘家初三晚上吃完饭了,说是肚子疼,我姥姥就往回撵。”
我妈接着说:“肚子疼你倒早先儿走啊,你不走!”
赵叔接着说:“等到后半夜不行了,两点多了……”
我妈接着说:“顺小董沟搭梁往家走。”
赵叔接着说:“……到小董沟门把我生的。”
我妈说:“到小董沟门河套就给生了,哈哈哈。”
赵叔说:“说是拿石头把脐带给砸开的,还冻得粘上了……”
我妈笑说:“那也不得破伤风,哈哈哈。”
赵叔说:“……也他妈没事儿,哈。”
我妈说:“你就那冷天,你说那生到那儿……”
赵叔说:“那是初四,三九天啊,哈?”
我妈说:“你说那生到河套了,那还不冻死啊?那这不也没事儿,哈哈哈。”
赵叔说:“说回去十二天了,说抖落抖落身上还有沙子呢!”
引得屋子里几个人都哈哈笑。
赵叔又说:“完了那回去屋里冷,你算啊,左邻右舍又现闹柴火现烧炕……”
我妈说:“那她不在家,不烧火屋里可不冷呗!”
“笼一火盆火,屋里又杠腾狼烟地,我说这咳嗽是不是他妈内会儿呛的?”赵叔说。
几个人又都笑了。
“要不说这人,该着活的咋着都活!”另一老太说。
“那可是三九天啊!”赵叔强调。
“你说那驾石头往开凿脐带,哈哈哈哈。”我妈笑着说。
“我二舅闹一个就内个叫夹袄啊,把我裹吧上抱着回去的。从小董沟门到咱们家那多远呢,那叫二里多地三里地呢不?”赵叔说。
我妈说:“生完孩子她不也得走着,走好几里地回去。”
赵叔补充:“还过个河套呢!”
大家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