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是整件案子中最让李川疑惑的一点。林若秋没有出现在现场,也拒绝与李川会面,只通过邮件回复了一段冷冰冰的话:
“我与周女士的交易纯属商业行为,她的画是艺术品,而我是买家,仅此而已。至于其他问题,我无可奉告。”
然而,李川通过调查发现,林若秋并非普通的买家,她与艺术品黑市有密切联系。周婉儿的《镜中迷雾》如果公开展出,必然会成为高价拍卖的目标。
这是否是她被杀的原因?
线索总结:
回到事务所后,李川开始梳理案件:
1. 宋阳:隐瞒部分信息,可能参与某些清理现场的行为,但动机不明。
2. 赵晓楠:提到“真相”和画展,但她的描述中对周婉儿似乎有隐约的不满。
3. 陆正南:不在场证明有待确认,他显然对周婉儿的成功心怀怨恨。
4. 林若秋:与黑市有关,可能涉及画作交易的利益纠纷。
李川盯着桌上的笔记,低声自语:“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谋杀,而是一张交错复杂的网。真正的关键,也许就在《镜中迷雾》里。”
窗外的月光洒进房间,映在桌上那张破碎的镜片上。镜片的倒影,像极了一双警惕的眼睛。
第三章:画中的暗示
第三天清晨,李川再次踏入周婉儿的工作室。这一次,他只带了一个放大镜和一本笔记。工作室里依然弥漫着一股化学试剂的味道,空气中仿佛还有未散去的阴影。他站在《镜中迷雾》面前,目光凝视着那幅未完成的画。
这幅画里藏着什么秘密?是凶手的线索,还是周婉儿的求救?
李川仔细观察画作中的破碎镜子。镜面上的裂痕不是自然形成的,它们在光线下显出一种诡异的规律,仿佛某种图案。
他用放大镜一点点挪动,终于在镜子底部发现了几组极细的刻痕:
“7-12-钟楼”
“钟楼……”李川低声重复这个词,脑海中浮现出画作中那座半毁的建筑。它看起来像一座废弃的钟楼,外墙上布满藤蔓,正对着一片空旷的广场。
他记得,这个地方似乎在城郊某处。他拍下画作细节,准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