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相遇
大学校园中,24岁的刘艳正艰难地追逐着自己的研究生梦想。她的家庭家徒四壁,父母皆是勤劳朴实的劳动者,微薄的收入仅够维持家庭基本开支。刘艳相貌平平,虽五官端正,但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可她从小就乐观向上,面对生活的困境从不抱怨。学习上,她没有过人天赋,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一路拼搏,成功考上研究生。然而,研究生的学业与经济压力,常让她力不从心,却从未言弃。
学校组织部发起一场盛大且意义非凡的校园文化节筹备活动,旨在展现学校多元文化与学生创造力。活动要求各专业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策划与执行,从主题确定到活动流程,再到场地布置与宣传推广,每个环节都需精心谋划。刘艳一心扑在学业上,对这类活动兴致缺缺。但同宿舍好友软磨硬泡,她实在拗不过,最终答应加入小组。
小组从一开始就遭遇创意匮乏与资金紧张的双重难题。众人绞尽脑汁,想出的方案不是缺乏新意,就是成本过高难以实现。而学校给予的启动资金杯水车薪,远远无法满足活动需求。刘艳主动揽下拉赞助的重任,尽管深知自己能力一般,但那股不怕吃苦的劲头支撑着她。此后,她一有空就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公司拜访。无数次在公司前台被拒,面对冷漠眼神与冰冷拒绝,她也曾绝望。但每次都咬咬牙,继续寻找下一家。
终于,在一次被大型企业拒绝后,心情低落的她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路过一家小众企业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了进去。交谈中意外得知老板竟是校友,老板被刘艳的坚持和对母校的热情打动,念及母校情谊,答应赞助此次活动。可赞助金额距离预期仍有差距,刘艳没有放弃,又通过在校园内发起众筹,同学们被她的执着感染,纷纷解囊相助,这才凑齐资金。
活动执行当天,现场一片忙碌。刘艳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关注每个细节。就在演出即将开始,观众陆续入场时,她敏锐发现舞台装置一处连接处有松动迹象,极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她立刻行动,一边安抚现场工作人员与观众情绪,一边迅速找来专业维修人员。然而维修工具不全,刘艳又急忙跑去附近的五金店购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这场校园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精彩节目与有序组织赢得全校师生一致好评,引起不小轰动。而身为总裁兼职大学辅导员的杨宇,在负责跟进此次活动时,注意到了忙前忙后、认真负责的刘艳。杨宇,拥有高大帅气的外表,家境优渥,是典型的高富帅。他出于对教育的热爱,选择在大学兼任辅导员。
二、接触与了解
组织部对活动进行总结表彰,杨宇负责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并与表现优秀的学生深入沟通,以便为后续活动提供经验借鉴。他的目光在活动参与者名单上停留,刘艳的名字让他回想起文化节上那个忙碌且认真的身影,于是主动联系刘艳,约在学校一间安静的会议室见面。
刘艳收到消息时,心瞬间提到嗓子眼,既紧张又兴奋。约定当天,她提前精心准备,反复练习要讲的内容。当走进会议室,看到杨宇那帅气且充满亲和力的模样,她的紧张感还是如潮水般涌来,手心瞬间出汗,说话也变得磕磕绊绊。
然而,当开始讲述活动细节,刘艳眼中闪烁出真诚的光芒,对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展露无遗。她详细描述拉赞助的艰辛,从一次次被拒的沮丧到偶然获得校友赞助的惊喜,以及发现舞台安全隐患时的惊心动魄。杨宇被这份真诚深深打动,对刘艳的好感越发强烈。
交流中,杨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