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时下起细雨,他们挤在咖啡馆的格子伞下等车。李浩的大衣裹住林悦单薄的针织衫,她闻到他领口残留的雪松香水混着烘焙坊的黄油气。出租车迟迟不来,他忽然指向雨幕中对街的台球厅霓虹招牌:"比一比?"
深夜的球馆空无一人。李浩松开领带,林悦踢掉高跟鞋。他们用最原始的轮换击球法,彩球在墨绿战场上划出银色轨迹。当林悦完成一记三库走位的神奇进球,李浩突然用手机播放起《Por Una Cabeza》。探戈旋律中,球杆化作权杖,台球桌变成舞池,每一次击球都是舞步的交锋。
凌晨两点,送她回家的出租车后座上,李浩的西装垫着林悦昏沉的脑袋。她半梦半醒间听见他说下周要去伦敦出差,颈侧拂过他整理碎发的手指。临别时那个未完成的拥抱里,林悦闻到他腕表皮带上的檀木香,和自己发间残留的台球蜡粉气息。
回到家,林悦在梳妆镜前发现领口别着枚船锚袖扣。蓝宝石在暗处泛着幽光,像他注视她击球时的眼神。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李浩传来张照片:酒店床头柜上摆着颗孤零零的红球,配文是"伦敦雨夜的战利品"。
十月的银杏大道像打翻的调色盘,林悦数着第七十三片金叶子落地时,李浩的宾利缓缓停在了公园入口。他今天没穿西装,烟灰色高领毛衣外罩着件驼色羊绒大衣,手里提着印有台球花纹的牛皮纸袋,整个人像是从《Town & Country》杂志走出来的男模。
"上周在苏富比拍到的。"李浩从纸袋取出天鹅绒盒子时,林悦闻到他袖口沾染的雪松香混着拍卖行的古籍气息。盒子里躺着支1920年代的象牙台球计分笔,笔帽镶嵌的孔雀石正好与她耳坠同色。林悦指尖抚过笔身上"JOHN PARIS"的蚀刻字样,这是上世纪传奇台球大师的私人藏品。
他们在铺满银杏叶的长椅上分享温热的栗子蛋糕,李浩讲述在伦敦出差的见闻时,林悦发现他总在不自觉地模仿英国腔。当说到在萨维尔街定制西装被老裁缝调侃亚洲人身形时,他忽然握住她的手按在自己胸膛:"其实这里跳得比收购案谈判时还快。"
暮色中的台球厅像被施了魔法。李浩连续三周出现在VIP区三号桌,每次都会带不同的小礼物:周一是用台球制作的手工皂,周三是嵌着母贝的记分夹,周五是装在陨石盒里的限量版巧粉。林悦把这些礼物锁进更衣柜时,发现柜门内侧不知何时被他贴了张便利贴,上面画着只抱着台球的卡通考拉。
深秋的夜雨总是不期而至。这晚林悦指导完最后一位顾客,发现李浩正在休息区翻阅她落在桌上的《台球动力学》。暖黄落地灯将他侧脸镀上金边,修长手指划过她做的笔记时,钢笔在页脚洇开墨色的涟漪。
"去尝尝新开的江浙菜?"他合上书时,书页间飘出张泛黄的拍立得。十九岁的林悦扎着高马尾,正踮脚擦拭球房顶灯,阳光在她锁骨上淌成溪流。李浩用指腹摩挲照片边缘:"上周在二手书店的体育杂志里找到的。"
他们共撑的黑伞在雨中开成墨莲。李浩的羊绒大衣裹住林悦单薄的制服,她数着他心跳的间隙,忽然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台球如人,落袋的声响就是心动的频率"。餐馆玻璃窗上的雨痕将霓虹折成星芒,照见李浩为她挑鱼刺时的专注眉眼。
等待甜酒酿的间隙,林悦在餐巾纸上画起球路示意图。李浩的袖扣在桌面擦出蓝宝石星轨,忽然握住她画图的手:"下月澳门有世界九球公开赛。"他掌心的温度透过纸巾灼烧她的指节,"我订了套间,落地窗外就是比赛场馆。"
回程时暴雨如注,巷口的积水漫过林悦的小羊皮短靴。李浩突然将她拦腰抱起,惊得她手中的伞翻飞成飘摇的荷叶。他的心跳隔着湿透的衬衫敲打她耳膜,林悦看见雨珠顺着他的下颌滴进锁骨窝,像坠入深潭的星子。
"抓紧。"他在雷声中低语,奔跑时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西装裤脚。林悦的珍珠耳坠贴在他颈侧,随步伐晃动出细小涟漪。拐角处年久失修的路灯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