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贾珠重生改写贾府命运

4

贾珠重生改写贾府命运 issu 1661 2025-02-27 08:29

  。

  忽听得篱笆外传来板儿惊喜的叫声:"姥姥快看!这稻草人戴着秀才巾呢!"

  竹帘一挑,李纨领着个布衣老妇进来,粗麻裙摆上还沾着新碾的稻芒。

  "给珠大爷磕头。"

  

刘姥姥还未屈膝,贾珠已伸手虚扶。

  烛光里老人皴裂的掌心托着个粗布包,解开是十二枚染成茜色的鸡蛋——每个蛋壳上都用皂角画着稻穗图案。

  "庄户人家没什么稀罕物,这是今年头茬麦秆染的。"

  刘姥姥眼角笑纹里还带着田埂上的尘土,"托府上减租的福,村里二十八个娃娃都进义学认字了。"

  她袖口忽然动了动,钻出只草编的蝈蝈,须子上粘着片金箔。

  贾珠心头微震。

  前世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带的不过是些野意儿,何曾有过这般精巧物什?

  他接过草蝈蝈,发现金箔上竟錾着"荣国义学"的小字。

  次日清晨,贾珠特意换了件葛布直裰往大观园去。

  还未到沁芳亭,便听见刘姥姥洪亮的嗓门:"这书楼比我们土地庙的戏台还气派!"

  转过假山,只见她正仰头望着藏书楼,粗布鞋陷在刚铺的糯米灰浆里。

  "姥姥仔细脚下滑。"

  平儿忙去搀扶,却被刘姥姥反手拉住:"姑娘瞧这砖缝,当年给宫里修陵的匠人才有这'三合土里掺桐油'的手艺!"

  她弯腰抠了点灰浆在鼻尖嗅,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里头掺了牡蛎壳粉?"

  贾珠脚步一顿。

  前日漕帮匠人闹事时,确有个老瓦匠提议用海蛎壳防潮,这秘方怎会被个农妇识破?

  他瞥见刘姥姥腕上褪色的红绳,突然记起原著中她女婿王狗儿祖上确做过皇商。

  "珠大哥快来看!"

  探春从藏书楼里奔出,手里举着本蓝皮册子,"姥姥方才说这《齐民要术》里记载的堆肥法,和江南织造局新呈的折子不谋而合!"

  众人簇拥着刘姥姥进了楼内,贾珠落在最后。

  晨雾里飘来板儿的读书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他循声望去,见那孩子蹲在荷塘边,正用树枝在泥地上默写《豳风》。荷叶上的露珠滴落处,"衣"字最后一捺晕染如穗。

  午宴设在藕香榭。

  刘姥姥看着满桌素斋,忽然从包袱里掏出个陶罐:"这是用新麦麸酿的甜酱,拌上水芹最是爽口。"

  王熙凤夹菜的手停在半空——那青釉陶罐竟与宫里赏给王夫人的汝窑碗形制相似。

  "难为姥姥费心。"贾母示意鸳鸯添座,"听说你们庄上今年收了双季稻?"

  刘姥姥正要答话,外头突然传来喧哗。

  周瑞家的揪着个婆子进来:"这老货偷藏了姥姥带来的麦种!"

  贾珠定睛一看,那婆子腕上戴着贾芹前日输掉的翡翠镯。

  被抖落的布袋里滚出金灿灿的麦粒,每颗都裹着层淡淡的青霜——正是他命庄头试种的御稻种。

  "老祖宗明鉴!"刘姥姥突然跪地,"这麦种是珠大爷让送到户部去的,说是能抗蝗灾的宝贝。"

  她从怀里掏出盖着朱红官印的文书,"昨儿晌午顺天府衙役刚验过,要呈给圣上亲览的。"

  满室寂然。

  贾政手中的佛珠突然断裂,檀木珠子滚进装麦种的布袋。

  贾珠看见探春悄悄将《齐民要术》塞给侍书,书页间露出半截田契——正是上月从贾珍手中赎回的祭田凭证。

  暮色初临时,贾珠送刘姥姥至角门。

  板儿怀里抱着宝玉送的澄泥砚,忽然仰头问:"珠大叔,义学里能教打算盘么?我娘说会算账才不被人坑了田。"

  "明日就让吴先生开珠算课。"

  贾珠解下腰间翡翠算筹,"这是当年考举人时用的,你若是能解开'百鸡问题'..."

  话音未落,墙头突然掠过道黑影。

  刘姥姥的竹杖"啪"地打落片瓦,瓦下竟藏着枚刻有漕帮暗记的铜钱。

  5暗潮生处

  七月流火,藏书楼的飞檐在暮色中勾出一线鎏金。

  贾珠踩着竹梯查看新糊的窗纱,忽觉指尖触到异样——桑皮纸接缝处竟掺着几缕靛蓝丝线,与江南贡品"天水碧"一般无二。

  "珠大爷仔细!"楼下传来刘姥姥的急呼。

  他回身刹那,一片青瓦擦着袍角落下,碎在刚栽的晚香玉丛中。瓦砾间闪过半张黥面,正是月前闹事的漕帮匠人。

  戌时三刻,贾珠提着羊角灯往稻香村去。

  田垄间飘来艾草燃烧的苦香,李纨正领着丫鬟给试验田罩防虫纱帐。

  月光下,御稻青苗已抽三叶,叶脉间流转着奇异的银芒。

  "这是姥姥教的法子。"

  李纨递上布包,里面是捣碎的苦楝子,"掺着石灰粉撒在田埂,连地老虎都能驱了。"

  她腕上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