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原如初,而是让时光的裂痕都变成相爱的年轮。
故事发布后,我们收到苏州非遗工坊复刻的绞角伞作为新婚礼物。
伞柄新刻了"程&林 2023"字样,撑开时八道竹骨会在地面投下"囍"字光影。林工说这是现代激光雕刻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就像我们注定要修补时空的裂缝。
此刻养性殿的惊鸟铃又响了,这次不是风动——是他捧着《古建保护年鉴》来寻我,书页间夹着那年从我院服上摘下的海棠标本。
我第一次触摸到太和殿藻井深处的秘密,是在惊蛰后第七场雨中。
林叙白举着热成像仪的手忽然顿住,荧蓝光斑游走过三百六十颗鎏金斗拱,最终凝聚在中央轩辕镜背面。那些被尘封六百年的阴刻文字,正随着我们呼出的水汽逐渐显形。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初九,卯时三刻。"我的指尖抚过铜镜边缘的云雷纹,喉间泛起莫名的酸涩,"这个日期..."
"乾清宫大火。"林叙白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共振,"《春明梦余录》记载,那次大火吞噬了三大殿,但史官没写有位掌案匠人在藻井藏了东西。"
雨声忽然变得粘稠。当我们用脱脂棉蘸着无酸蒸馏水轻拭镜面时,八瓣莲花状的暗格悄然绽开。陈年大漆混合着檀香的气息漫出来,躺在丝绢上的竟是半枚象牙白的活字斗拱。
"这是...鲁班锁的匙齿?"我将斗拱迎向灯光,隐约看见内部蜂窝状的镂空结构,"但太和殿藻井用的是宋式营造法,这个分明是..."
"唐招提寺的偷心造。"林叙白的睫毛在面颊投下鸦羽阴影,"你看榫卯处的金漆断口,和我们在五凤楼发现的残件完全吻合。"
宫灯突然摇曳起来,飘忽的光影里,那些被我们修复过的古建残件在记忆深处次第点亮: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