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显形——那是光绪年间工匠留下的"此处有白蚁"警示标记。
"古人的应急预案。"林叙白用碳笔拓印着虫蛀符号,我们的影子在宫墙上交叠成连珠纹,"就像你总带着创可贴给我包扎刮伤。"
他突然转头,鼻尖蹭过我沾着灰浆的鬓角:"但有些伤痕,可能需要更久的修复周期。"
我分明看见仪器屏幕上,我们交握的双手正发出比地仗层更炽热的光斑。
评论区:
**用户「梁思成门徒」**:作为参与过太和殿测绘的人必须说,文中偷心造与计心造的学术争论完全真实!去年我们还在争论是否要用环氧树脂替代鱼鳔胶。
**作者回复**:林工至今坚持用传统熬胶法,现在整个西三所都飘着鱼腥味。
**用户「彩画诊断科」**:求问金翅鸟纹身工作室!另外科普下,清代确实有工匠在隐秘处留维修暗号,曾在武英殿发现"此处彩画掺了胭脂"的朱砂笔记 。
**作者回复**:纹身师电话已私信。另,胭脂防虫配方我们去年在景仁宫验证成功 。
**用户「时空穿越者」**:2005年我在景山前街开过咖啡馆!你们说的黑伞客人是不是总坐在第三桌画剖面图?
**作者回复**:!!第三桌玻璃板下确实压着张未完成的故宫鸟瞰图 。
**用户「建筑史在读」**:救命!林叙白是我导师啊!他今年突然在《古建保护》课上加了一章"文物修复中的材料美学" 。
**用户「故宫御猫」**:所以上次在慈宁宫花园喂猫的帅哥是男主?!小姐姐你挡着我扒墙头了!
**作者回复**:明天给你带小鱼干,离我的斗拱远一点 。
故宫的红墙黄瓦间,那些被岁月侵蚀的彩画与榫卯,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爱情?
当金漆填满木纹的裂隙,当新芽从朽木里挣出春天,我们终于读懂:最好的修复从不是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