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节日里的冷讯
除夕前一周。 小区里刚挂起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曳。 大门口,孩子们穿着新衣,欢笑着奔跑。 零星的鞭炮声伴着刺骨的冷风响起。 每个角落都在宣告:春节快到了。
我坐在客厅。 地毯柔软得仿佛能融化疲惫。 乐高零零散散散落一地。 两个女儿的彩笔画随意地横陈在旁。 画中,一座小房子,两棵小树。
还有一位穿黑大衣、牵着她们的女人——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笑得那么温暖。 可这一切都被手机的短信打断。 消息一条接一条,屏幕不断闪烁……屏幕再度亮起: 【妈:票买了没?快回来,别惹村里人说闲话。】 【妈:你不会又不回来吧?】 【妈:我告诉你,要是真敢不回来,全村人都得戳咱家脊梁骨!】
年年如此。 我盯着那几行文字,指尖悬在解锁界面,不想回复。 外面张灯结彩。 霓虹闪烁,喜庆洋溢。
而我的心,却空洞得像被抽走了一切温度。
耳边传来鞭炮炸裂的响声, 每一声都像冰冷的宣判—— 过年了,不能不回去接受大家的“盘查”。
两只小棉袄——婆婆总嫌她们是赔钱货。 她曾当众骂我“不会下蛋”,没生儿子全是我的错。 前年。 我带着女儿们回去。 她当众狠狠数落我,尖锐的言辞直戳心扉。
去年。 我以工作为借口没有回去。 这又引来了她一番长篇咒骂: “生俩丫头还敢狂?”
话音未落, 她又转身公开指责: “养闺女哪有养狗好?”
那咄咄逼人的嘴脸一直萦绕。 我攥紧手机,看向沙发上专注刷短视频的丈夫赵国强。 他对婆婆的信息充耳不闻。
屏幕的光忽明忽暗,映着他疲惫的脸。
我抬起下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 “妈的短信,你看了吗?”
赵国强依旧低头刷手机。 过了一会儿,他漫不经心地答道: “她就那样。过年嘛,忍忍就好。”
又是“忍忍”。 他对我,永远只这句。 好像只要我一退让,就能保住所谓的家庭和睦。 可他从未关心过我的感受。
也不知道我带着两个女儿在婆家遭遇冷嘲热讽时的难堪与疲惫。
看着地上未拼完的乐高房子,我更清楚,这种“忍”不是办法。
再忍下去,女儿们将来只会跟我一样,被迫低头,被迫讨好。
她们才几岁,就要学会看长辈脸色吗? 不,不行。
屏幕又闪了几下,我打开一看:
婆婆发来连串催逼的信息,还附带嚷嚷的语音——
语气尖利,透着火气。
她口口声声:
“村里人都看着呢,要是没孙子,你儿媳妇赚再多钱有啥用?这家就断后了!”
铃声猛地响起,震得我心头一紧。
屏幕上依旧是那个“妈”字。
我迟疑数秒,还是接起。 婆婆的声音几乎要冲破听筒:
“林然,你到底回不回来?咱家就你一个儿媳,你还想不想见人?”
她似乎在村口当众对着人高喊,嘈杂背景声里还夹着几声讥笑:
“瞧,她儿媳妇还没生儿子呢。”
“可不么,养闺女不如养条狗。”
一股怒火往上翻。
手掌被手机压得生疼。 我看向赵国强,他依旧没抬头。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婆媳战争。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女人和婆婆之间的“理所当然”。
“妈。”
我咬住唇:
“去年您当着全村面说‘养闺女不如养条狗’。
前年骂我是‘不会下蛋的母鸡’。
如今又催我回去,让我带俩‘赔钱货’回家,这想干吗?
再骂一顿?”
她顿了几秒,劈头盖脸吼过来:
“你个死心眼!怎么跟长辈说话? 我就国强一个儿子,你给他生儿子天经地义!” 她呼吸急促:
“我们村里看着呢!赵国强出息,你享他福,就该给他生儿子!”
我瞟了眼茶几上的杯子。 余光里,女儿们小小的身影靠在一起,大宝护着妹妹,眉头紧拧。 她们还不懂这些长辈话里带着多大的恶意。
可我必须阻止这种伤害继续。
婆婆继续喊:
“你要是不回来,村里戳我脊梁骨,说赵家儿媳高傲,不顾长辈,说你自以为是……”
“妈,别拿‘村里人’当借口。” 我冷冷打断:“妈,别拿‘村里人’说事。”
“您只是在意自己面子。怕被村里比下去,怕被嘲笑‘没男孙’。”
电话那端传来一连串气急败坏的咒骂声。 我看向赵国强,仍是一副“能闪则闪”的样子。 心寒透顶:他从不在乎我的处境。
我开口:“她年年催生儿子,你管吗?” 他头也没抬:
“妈就那脾气。你少计较。过年而已,忍忍吧。”
好像“忍”才是女人的宿命。 可我明白,他不过是在逃避而已。
他逃避婆婆的歪理,也逃避与我之间的冲突。
最重要的是,他从没想过我和两个女儿被打击时的感受。
两个女儿还在地毯上。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