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两只小棉袄,暖不热婆家的心

  

生个儿子,何止红包,妈肯定给更多!” 我盯住她两秒,淡淡回道:“那你怎么不继续生?要不一口气给咱妈生一大窝,生十个,八个儿子?岂不是更多红包?” 她被怼得脸上发青。 婆婆也呛得说不出话,亲戚们赶紧打哈哈:“过年嘛,别吵。” 我起身带俩女儿回房。 外头鞭炮炸响,浓重的硫磺味钻进鼻腔,让我头痛。 这“团圆饭”越想越是悲哀。

我心里明白:这个家还是老样子,处处暗示我们母女是“外人”。

冷风中的沉默

夜深,长辈们各自散去,堂屋里只剩婆婆唠唠叨叨的声响。

赵国强在门口抽烟,背影模糊不清。

我走过去,见他把烟头碾灭在门槛上,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这事你打算怎么办?”

他挠挠头:“你别跟妈顶撞,年后我们就回城,不用理她。” “真这么简单吗?”我瞄他一眼,心里堵着太多话。 一句“忍忍吧”,将一切矛盾再次推给我。

狂风呼啸, 刺骨的寒风猛灌进院子。

摇曳的灯笼, 在冷笑, 嘲讽我们彼此的无力。

此刻, 我心中更加明了: 婆婆那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 绝非一句“别理她”就能轻易化解。

要是我不护住这两个女儿,谁知道她还会怎么践踏她们?

远处爆竹声轰然绽放,犬吠此起彼伏。 这除夕夜,在这院子里,让人窒息。

我转身进屋。

女儿们窝在小被子里,床头只开着一盏昏黄的台灯。

大宝看见我,张了张嘴:“妈……我能不能去你那睡?”

我把被子掀开,让她们钻进怀里。

她们颤抖着,一股淡淡的恐惧让我心疼。

她们并不懂“重男轻女”的深层含义。

直觉知道,这里的人并不喜欢她们。

我搂住她们,安抚地拍了拍背。

内心却无比清醒:

这个“年”,只是刚开始。

后面还不知道会被逼着妥协到什么程度。

而我唯一能确定的,是——若有人再伤我的女儿,我绝不姑息。

第三章:催生攻势——婆婆的社交压力

大年三十,除夕夜。 赵家老宅的客厅里挂着昏黄的灯泡。 老式电视播放着预热的春晚节目。

伴随电视声,厨房里陆续端出热腾腾的菜肴。

窗外,鞭炮声断断续续地炸开。

硝烟味透过门缝飘进来,让人有些胸闷。

我领着两个女儿坐在圆桌边。

菜品一如既往丰盛:鸡鸭鱼肉、肥肠卤味、炸丸子、小炒菜……

摆了一大桌。

桌旁的人也差不多到齐。

婆婆、小姑子、几个亲戚,以及默默低头刷手机的赵国强。

人虽齐,却没有多少欢声笑语,气氛暗流涌动。

婆婆缓缓举起筷子。 她慢条斯理地夹起一块鱼肉,轻轻放进自己的碗里。

话音不紧不慢地从她口中飘出:

“你看看, 咱村王家那三媳妇—— 刚给家里添了个儿子, 才一年就生了仨。 村里人都说, 那儿子可是旺夫命。

她说话时,眼神却绕过所有人。

直接盯向我,像是故意放出一个“引子”。

只等我接话或反驳。

我还没来得及表态,小姑子就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可不是嘛。

现在乡下也讲究儿孙绕膝。

你倒好,生完两个丫头,就不打算再生?”

周围人先是安静了两秒,接着便有人跟着起哄、或点头:

“对呀,人丁兴旺才算过好年。” “生个儿子,你婆婆才有脸在村里抬头。” “年轻,又不缺钱,多生一个不是更好?”

我本能地握紧了筷子。 透过桌布,我发现两个女儿的小手在颤抖。 年纪虽小,她们也能感受到这话题里隐藏的敌意。

婆婆见状,继续添油加醋。

“林然啊, 回城里工作看上去固然风光, 但女人再能干, 到老了也只能靠儿子养老。 你听着—— 村里人都在议论: 赵家要是没个男丁, 你就把我这婆婆的面子全丢光了!”

口气听上去像苦口婆心,可我从她眼里只读出一个字:逼。 她要逼出我的“妥协”,然后再逼我表态:“好,我会生儿子。”

“生儿子还是女儿,终归都是上天的安排,何必强求?”我努力压制自己平静。

抬眼看赵国强,他埋头戳碗,不吭声。

所有人的话和他无关。

我心里那根弦又被刺痛了:

他如果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也不至于让我陷入众矢之的。

“孩子是用来爱得,不是比较的!”我极力缓和语气。

为了不让女儿们尴尬,我尝试把话题转移:“妈,您去年还说我赚得多,家里日子好过。怎么今年又嫌没儿子了?” 婆婆冷笑一声,故作叹息:“钱再多,能买来香火吗?能替我在村里人面前出一口气吗?”

我不再说话,却感觉她完全没打算停。她显然想在这个除夕之夜,把所有“生儿子”的重担压到我身上。

饭桌上, 亲戚们互相交换眼神。 他们似乎在等待—— 一场好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