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到香港的那一天,是在一个略显潮湿的清晨。
秋天的香港并不算很凉,可晨雾穿过维多利亚港时,总能带来海潮般的湿润和轻微的凉意。坐在从口岸开往大学的校车上,我隔着车窗望去,只见沿途街道林立的霓虹招牌和不时闯入视线的二层叮叮车,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新奇与兴奋。
行李箱里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就是我在内地大学打包好的课本笔记,以及父母反复叮嘱我要带上的一些土特产。
我一直看着窗外,心想这座城市会给我带来怎样一年的交换生活。
去之前,我对香港的想象还停留在电影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流光溢彩的街道、夜晚喧嚣的小吃摊。如今真的来到这里,想必真实的氛围会和电影有不少差别。
校车驶进校园时,正是开放日时间,一队队身穿各式校服的学生或是来往奔波、或是驻足观望。
香港的大学校园并不算大,但层层叠叠的建筑楼与山体融为一体,让人感觉有些迷路。带队的辅导员告诉我们,这是港城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高校,我在这里即将度过一整年交换时光。
我心里有些小激动,也带着一点点莫名的忐忑。想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氛围,甚至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繁体中文或粤语搞得手忙脚乱。
毕竟我是浙江人,虽然我懂一些粤语,但只能算勉强看懂影视剧字幕,真正自己上场对话时,仍会觉得口生。
我拖着行李箱下了车,跟着辅导员穿过几道走廊,进了宿舍楼。港城大学的宿舍分布在山腰上,远远能看到城市的某个海湾,偶尔有船只驶过。
房间一般是双人间,室内空间虽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等我走进分配好的房间时,屋内已经放着一只旅行箱,看上去比我的要大不少。
我于是猜想:我的室友大概已经先到一步,不过似乎并不在房间。 带队老师笑着说:“你先收拾一下,如果有人来,就跟他打个招呼吧。”
我应声放下背包,想到待会儿可能会碰见一个香港本地学生,于是开始在心里演练简短的英文问候。“你好呀,你也是交换生吗?”
我虽然是大陆过去的交换生,但是早就听说港城大学的学生普遍英语不错,而交换生之间通常都用英文交流。
万一对方不会普通话,我就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才刚摆放好洗漱用品,门突然被“咔哒”一声推开。我抬头,看到了一个身材修长的男生走进来。
他大约也是二十岁上下,一头略带卷曲的黑发,看着很干净。他手里拎着一袋东西,抬眼就看到了我。
“嗨。”他似乎有些意外。“你到了啊?”他的普通话带着一点儿南洋口音,却出奇得温柔,听着不像我熟悉的北方或南方腔,我不由得怔了怔。
“你好,我是从大陆来的交换生,”我有些局促,努力露出微笑,“我叫……嗯,你叫我阿泽就好。”
“阿泽?”他重复了一遍,随即笑着伸出手,“我叫梁亦风,来自文莱,文莱华人,也是交换生。这一年请多关照啦。”
我立刻握住他的手,心里浮现出一阵欣喜:原来也是交换生,而且还是华人,普通话还说得不错。
这意味着在这座语言环境略显复杂的城市里,我至少有个人可以随时对话,不必光靠英文或半生不熟的粤语。我顿时觉得松了口气。
“怎么称呼你?你们那边习惯直接叫名字吗?”他又问我。
我笑了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