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了妆容。檀香的烟雾中,她仿佛看见母亲在对她微笑。
那是记忆中最温暖的笑容,曾经在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照亮过绣楼的每一个角落。
她对着佛堂深深叩首。
当她起身时,眼神已经不再迷茫。
这些年来,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在追寻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如今才明白,母亲要她记住的,不是仇恨,而是那些温暖的时光。
“谢谢您,大师。”
她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释然,
“我终于明白了,娘留给我的不只是那件未完成的嫁衣,更是教会我用心去绣每一针,用爱去过每一天。”
晚风拂过山门,卷起她裙角上精美的刺绣。
那是一朵朵盛开的牡丹,每一片花瓣都绣得惟妙惟肖,与当年母亲的手艺如出一辙。
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山道尽头,留下一串坚定的脚印,印在皑皑白雪上。
“师父,”慧明数着钵中的铜钱,有些不解,“就收三文钱,连半斤糙米都买不了。”
释空笑而不答,他看着腕间悄然少了三颗的佛珠,目光悠远。五十年了,那些被尘封的往事,终于要一一浮出水面。
而他,也将在这七天里,完成最后的修行。
檐下的风铃轻响,似乎在述说着某个早已遗落在时光深处的故事。
那个雨夜,那座绣楼,那件未完成的嫁衣,都已经化作了月色中的一缕青烟,只余这淡淡的檀香,见证着人间至深的母女情。
第三章:书生泪
腊月廿四,山风呼啸。
傍晚,寒钟寺的大雄宝殿前,一个身着月白长袍的清瘦书生正在来回踱步。
他的面容苍白如纸,嘴唇上还带着些许血丝,显然是个身患重病的人。
这已经是他第七次来到山门前,却始终没有迈进那道门槛。
每次抬脚,就会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仿佛有什么无形的力量在阻拦着他。
暮色渐深,殿顶的琉璃瓦在最后一抹夕阳中闪着幽暗的光。书生仰望着金顶,目光复杂。
他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桃木剑,那是母亲临终前唯一的嘱托。
“施主既来,何不进来歇歇?”
释空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温和而沉稳,仿佛一直在那里等待多时。书生猛地转身,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弯下腰,一只手扶着山门的石柱,另一只手捂着胸口,咳得撕心裂肺。
点点殷红洒落在洁白的雪地上,像是绽开的梅花。
等他好不容易缓过气来,额头已经渗出了冷汗,将月白的长袍胸襟浸得透湿。
释空静静地等着,目光却落在书生腰间的桃木剑上。剑鞘包浆光润,显然是常年贴身佩戴。
剑柄上有几道深浅不一的刻痕,在暮色中散发着淡淡的暖意。
“这刻痕......”
释空轻声说道,仿佛在自言自语。
书生这才注意到自己的剑露了出来,慌忙想要遮掩,却又被一阵寒风激得咳嗽起来。他支支吾吾地说:
“大师,这枚玉珠,是家母临终前托我还给寺里的。”
他颤抖着摊开手掌。一颗莹白的玉珠静静地躺在那里,正是昨日散落的其中之一。
玉珠表面有一道细小的裂纹,隐约渗着暗红色的痕迹,像是某种蛰伏已久的记忆。
“进来说话吧。”
释空转身走向禅房,脚步声在空旷的院子里回响。书生踌躇片刻,最终还是跟了上去。
禅房里只点着一盏青玉灯,幽暗的光线中,老旧的木地板被磨得发亮,散发着淡淡的檀香。
角落里的香炉青烟袅袅,让整个房间显得格外静谧。
释空接过玉珠,在灯油中轻轻浸了浸。奇异的是,那道裂纹竟渗出琥珀色的光泽,如同活过来一般。
老和尚凝视着玉珠,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悲悯。他的目光穿透时空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