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黑网笼:东南亚诈骗园区逃亡实录

  

--噩梦的开端--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要回到那个凌晨,我正提着行李箱走出机舱,脚踩在柬埔寨潮热的空气中。那是我第一次踏出国门,当时的我既焦躁又兴奋,满脑子只想着如何赶紧到公司报到,然后拿到那份据说“月薪数万、包吃包住、提成极高”的工作合同。脑子里,似乎所有问题都能用“赚更多钱”来解决;然而,此刻的我躺在四周墙壁斑驳、潮湿发霉的小房间里,望着头顶挂着的昏暗灯泡,只想拼命敲击铁门,嘶喊救命。

我姓杨,独自在城里打拼多年,早已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加班生活,也承受着超负荷的房租压力。半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毫无预警地倒闭了,整整三个月拿不到工资,房东又逼我限期腾退。看着银行账户里所剩无几的余额,我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就在这时,朋友的朋友通过微信向我推荐了一家“海外客服公司”。他看上去与我年龄相仿,朋友圈里晒的全是奢侈品、美食和国外度假照片,豪车别墅一应俱全,看得我暗自咂舌。听说他仅在那边干了不到半年,就攒下了买车的首付,还能每月往家寄回丰厚的生活费。

“来吧,兄弟,这种好机会可不多!我们公司包机票签证,一旦入职就有底薪,一个月保底一万起,加上提成轻轻松松两三万!”

我承认,当他这样说的时候,我的心动了一下。毕竟待业已久,我需要一份能快速填补经济窟窿的工作。再加上他掷地有声地说“这是正经公司,不是那些骗人干黑活的”,我也就彻底放下戒心。彼时我心里只想着,如果能通过这份工作挣足够的钱,也许我就可以还清所有债务,再带着父母四处旅游,让家人也享享福。

于是,带着这样的憧憬与渴望,我甚至把所有积蓄拿出来作为路费与“押金”,在机场跟同航班的几个“新同事”碰头。我们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有的甚至还比我更年轻;当中也有好几位女生,她们在群里总是欢声笑语,说自己想趁年轻多赚点儿钱,然后回国好好享受生活。那时候,我们互相打气,彼此交换联系方式,没想到却一同走进了同一场噩梦。

飞机落地时已是夜深,机场外潮湿而沉闷的空气像块厚重的幕布,将我们整个人牢牢裹住。我穿着短袖都觉得汗流不止,却仍兴致勃勃地环顾四周。出关时,一名操着不太流利中文的男子举着一块写着“欢迎新员工”的纸板来接我们。路上,他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跟我们简单交流,语气看起来友善,却又似乎不怎么耐烦。我们将信将疑,但看到他手里确实拿着一份“公司派遣证明”,还煞有介事地让我们签名确认,仿佛真的是正规流程。彼时我心想,这应该就是正规公司吧,要不然怎么还能来机场接人?

我们一行人坐上了一辆面包车,车窗外的路灯时暗时亮,车子一路颠簸,离市中心似乎越来越远。大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后,周围变得漆黑一片,只能借助手电筒和时不时出现的微弱路灯辨别方向。车外越发荒凉,我见到农田和灌木越来越多,可又想,这也许就是那种“经济特区”里偏远的工业园呢?我还自我安慰,外国创业环境也许与国内不大一样,荒凉一点也说不定将来会变成“新开发区”。

等车子终于停下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三点。我们被带到一栋铁门紧闭的三层建筑前。黯淡的路灯下,建筑外墙斑斑驳驳,大门口有几个黑衣男子在巡逻。他们胳膊上纹着刺青,个个神情警惕。刚下车,我就感觉气氛不对——这哪里像什么公司?更像一个带着围墙的军事营地。可我还没来得及询问,就被那个接机男子催促着快步进屋。我的“新同事”们也露出疑惑甚至惊恐的表情,但我们还是默契地跟着走进了这片阴冷的建筑群。脑海深处依旧留存的“这或许是正规工业园,保安比较严格”之类想法,已经很难压下阵阵不祥的预感。

一进大门,我们就被要求上交护照和手机,说是“为了安全和方便统一管理”。我当时只犹豫了半秒,还是乖乖递交了过去。毕竟在国外,想要留下来工作,得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再加上我一直以为这是正规公司,顶多是怕我们泄露商业机密吧。

然而,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