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Z地铁站的灯箱广告,竟成了野生动物保护的导火索!血腥画面与和谐标语的强烈反差,刺痛了摄影师小陈的心,他决心踏上改变之路,一场关于守护家园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第一章:初识
我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走进SZ地铁站,在站台等车的间隙,目光被站内的一个灯箱公益广告吸引住了,一瞬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发紧得难受。
那灯箱里,两只蓝翡翠鸟正激烈地争食一只蜻蜓,它们尖锐如刀的喙在灯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蜻蜓脆弱的翅膀在挣扎中折射出破碎的光影,仿佛是生命在绝境中的最后呼喊。紧接着另一幅画面,两只鸬鹚张开血盆大口,其中一只将一条银色的鱼整个生吞下去,动作粗暴而直接。而广告语却写着:“SZ是我们的家,也是它们的家。” 这和谐的语句与残酷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我的内心翻涌着愤怒与无奈。
“这算什么也是它们的家?这分明是在表达丛林法则嘛!” 我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投诉信,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一个月前,我就向相关部门反映过这个问题,可就像石沉大海,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此后每次路过这个地铁站,看到这灯箱广告里被撕裂的生灵,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揪住,疼得无法呼吸。
我是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这些年,背着相机穿梭在SZ的各个湿地公园,用镜头捕捉野生动物的每一个瞬间。还记得去年冬天,在红树林,我有幸拍到了一组蓝翡翠捕食的照片。那只蓝翡翠身姿优雅,如同一道蓝色的闪电,轻盈地掠过水面,瞬间叼住了蜻蜓。蜻蜓在它的喙间拼命挣扎,阳光透过蜻蜓那薄如蝉翼的翅膀,折射出梦幻般的七彩光芒。
那一刻,我下意识地按下了快门,可之后,我却迟迟没有勇气发布这组照片。因为我深知,这看似美好的画面背后,隐藏着的是大自然残酷的生存法则,而这法则,与我们所倡导的和谐共处,似乎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叮 ——” 手机突然响起,是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老张发来的消息:“小陈,听说你又在投诉那个地铁站灯箱公益广告?别白费力气了,他们不会改的。” 看着这条消息,我深吸一口气,靠在地铁站冰冷的墙壁上。
站台里人潮涌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我闭上眼,上周在湿地公园看到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一只受伤的夜鹭蜷缩在芦苇丛中,它的翅膀被塑料袋紧紧缠住,伤口已经溃烂发炎,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我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小心翼翼地帮它解开束缚,可最终,它还是没能挺过去,在我的怀里停止了呼吸。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些年拍摄的照片。屏幕上,有白鹭在浅滩觅食时的优雅姿态,有黑脸琵鹭迁徙时的壮观场景,也有红嘴鸥争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