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重生万历~开海灭倭

1

  

**第一章 金鳞初现**

万历八年的春雷在紫禁城上空炸响,朱翊钧猛然惊醒。十岁孩童的掌心沁出冷汗,怔怔望着绣金帐顶的蟠龙纹。那些纠缠的鳞爪仿佛要将他拖回前世的记忆——史书记载,再过三年张居正就将病逝,大明国运从此急转直下。

"殿下,该晨读了。"司礼监太监冯保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朱翊钧掀开锦被,赤足踩在冰凉的青砖上。前世作为历史学教授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入,万历朝四十八年的兴衰在脑海中翻涌。他忽然记起今日午时,将有位戴罪之人在午门外候旨。

"冯伴伴,取孤的《纪效新书》来。"

当朱翊钧捧着泛黄兵书穿过端本宫回廊时,春雨正顺着琉璃瓦滴落。转过文华殿的月洞门,果然看见绯袍玉带的官员们簇拥着个铁塔般的汉子。那人虽跪在丹墀下,脊梁却挺得笔直,铠甲上倭刀留下的豁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戚将军请看这段。"稚嫩的童声惊得众人回头,只见太子将兵书递到戚继光面前,"'水战陆战异同论',孤以为将军在岑港之战时,必是参透了这'以舟代马'的要义。"

戚继光虎躯一震。十年前的血战场景骤然浮现:滔天巨浪中,他率楼船直插倭寇船阵,火铳齐发时海面腾起的硝烟遮天蔽日。眼前这孩童竟能道破他用兵精髓?

"殿下圣明。"他重重叩首,甲叶铿然作响,"然臣今为戴罪之身......"

"将军可知昨日宁波府抄了六家海商?"朱翊钧忽然压低声音,目光扫过惊愕的群臣。前世的记忆告诉他,这些所谓"走私"的商人,实则是被海禁逼上绝路的弄潮儿。

冯保正要劝阻,却见太子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海图:"孤要将军三日后启程南下,这图上标注的舟山群岛暗礁,可助将军操练新式战船。"

戚继光的瞳孔骤然收缩。那海图笔触竟是闽南船匠特有的描金手法,标注的航道连他这个水师提督都未曾尽知。春雷又在云层中滚动,他忽然觉得掌心发烫——这海图分明是当年汪直纵横东海时所用!

"臣......万死不辞!"

当朱翊钧转身离去时,听见身后传来张居正的轻叹:"太子殿下今日所言,倒像是得了阳明先生真传。"他嘴角微扬,知道这位铁血首辅已经开始动摇。

回到端本宫,朱翊钧展开宣纸。狼毫饱蘸朱砂,在《皇明祖训》"片板不许下海"的条文旁重重画圈。砚台中的墨汁泛起涟漪,倒映出少年眼中跳动的火焰。

"殿下,该用膳了。"宫女捧着漆盘轻唤。

"传话给张先生,孤要重开月港。"朱翊钧头也不抬,笔锋在福建舆图上勾出蜿蜒红线,"告诉户部,就说......孤梦见白银之河自海上来。"

窗外春雨渐急,冲刷着宫墙上的斑驳旧痕。冯保望着太子单薄的背影,忽然觉得那袭杏黄蟒袍上绣着的四爪金龙,竟似要破帛而出。

第二章 暗流涌动

朱翊钧的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朝堂上下激起层层涟漪。张居正虽未当场应允,但眼中的思索之色愈发浓重。他深知太子所言开海禁一事,利弊参半,可若真如太子所预见那般,能为大明引来滚滚财源,缓解内忧外患,倒也值得一试。

消息传入江南,那些靠海吃海、暗中操控走私贸易的江南士族坐不住了。苏州府的顾家、杭州府的林家等大族,几辈子的富贵都系于海禁之下的地下交易。如今听闻太子要重开月港,断他们财路,自是心急如焚。顾家当代家主顾文渊连夜召集心腹谋士,在灯火摇曳的书房内密谋对策。

“太子年幼,想来是受了那张居正的蛊惑,妄图动我等根基。”顾文渊眉头紧锁,手中折扇有一下没一下地开合,扇面上的墨竹仿若暗藏玄机。

“家主,听闻戚继光已被太子收服,那可是个难缠的角色,当年戚家军横扫倭寇,名震沿海。若他率水师巡海,我等生意怕是难做。”谋士陈安忧心忡忡。

顾文渊冷笑一声:“戚家军又如何?朝廷里反对开海禁的大有人在,清流那帮子人最看重祖宗成法,咱们只需稍加运作,让他们在朝堂上搅起风云,太子和张居正自顾不暇,开海之事自然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远在舟山群岛的戚继光已遵照太子嘱托,开始紧锣密鼓地操练新式战船。这战船乃是融合福船优点,参考西洋船型改良而成,船身呈棱形,不仅行驶更为灵活快速,还能减少海浪冲击。船头和两侧装备的佛郎机炮,火力凶猛,填装便捷,足以让倭寇战船望风而逃。

戚继光站在岸边,望着忙碌的船坞,心中满是豪情壮志。身旁的副将问道:“将军,太子殿下给的海图如此精妙,听闻是当年汪直之物,殿下怎会有这等稀罕物事?”戚继光摇头:“此非你我该问,太子殿下身负大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