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命案笔记》

  

陈渡清楚地记得,遇见这本笔记本时,天空正飘着微弱的细雨。

那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清晨。作为一家本地新闻杂志的记者,他每天会习惯性地沿着公园的湖边慢跑。公园四周的空气被湿润的水汽包裹,一切都像蒙着一层纱。陈渡停下脚步时,正是在湖边的一条泥泞小路上。他注意到一张灰绿色的物品被丢弃在草丛里,一半浸在泥里,边缘露出破旧的棕色皮质封面。

他并不是爱捡垃圾的人,但鬼使神差地停下脚步,将那东西拾了起来。

那是一本笔记本——表皮陈旧,上面写着模糊的几个字,似乎是“未了事件”。

翻开第一页,笔记里的字体像刻意用不同的人手书写,有的人字迹潦草,有的却十分工整,但无一例外,这些记录全都在描述着一个个看似独立的命案。

第一起命案便震住了陈渡——镜湖公寓的坠楼案。这起案件中,一位名叫王川的畅销小说家从公寓20楼坠落,但尸体却被卡在12楼的窗台上,以一种扭曲而诡异的姿态结束了生命。而更令人疑惑的是,这一切几乎完美地复制了他最后一部未完成小说中的死亡场景。

“自杀?”

“还是模仿犯罪?”

陈渡一眼就认出,这是五年前的热点新闻,最后被警方以“心理异常导致自杀”定案,随后不了了之。然而在这本笔记的记录中,结局处写了一句他从未在公开报道中见过的话:

“他的自杀,是一个信号。”

这种诡异的描述让陈渡浑身一寒。他下意识地继续往后翻,笔记本详细地记录了案件的进展、人物细节和独特推理角度,而其中的几页,却像被人故意撕毁了一般留下缺口。

这时,清晨的公园里,隐约传来一阵孩子的笑声。在雾气朦胧的湖面上,陈渡仿佛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影。

“回家吧。”他告诉自己。把笔记本塞进书包时,他不知道,自己已深陷这场危险的漩涡中。

第一章:案中案

陈渡回到家,将笔记本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这东西的出现,就像是从阴影中冒出的无声嘲笑。王川的坠楼案,陈渡多少有印象。当时,媒体竞相报道这位知名小说家的离奇死亡,但因为官方迟迟没有详细公布案情,公众热度渐渐消散,成为无数陈年旧案中的一件。

可这本笔记却引人注目得让人无法移开眼睛。它的记录,不只是陈述案件的过程,更隐隐透露出许多从未公开的信息。

翻阅时,陈渡的目光定格在一处画着记号的地方,那是一段模糊的文字:

“他仿佛从天坠下,但这不是他想结束的方式。他看着窗外的影子,挣扎着找到真实。”

陈渡喃喃读出了这句,手指不由得摩挲过旁边的空白区域。尽管文字模糊,它传递的信息却如针刺般难以忽略。看着看着,他脑海里生出一种荒诞的感觉:这好像不是在写王川的死亡经过,而是在刻意描绘什么“引导”他死亡的力量。

一股异样感盘旋心头,陈渡下意识合上笔记本,决定直接从案件本身着手调查,找找那些已经被尘封的线索是否能讲出新的故事。

三天后,陈渡以采访的名义来到城区档案室,这里保存着包括警察局、法院和当地新闻的所有公开记录。存储档案的房间不算大,窗户被外面的混凝土墙挡得严严实实,光线昏暗。陈渡找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找到属于镜湖公寓案的案卷。

他捧出卷宗,带到光线更好的桌子旁,用发黄的指示表确认案件基础信息:

受害者:王川,男性,39岁

死亡日期:5年前11月15日

死亡方式:坠楼,官方判定为自杀

主要证据:监控录像,目击证词

目击者:无直接目击者

眼前的材料干干巴巴,只能确认案件的大致走向,远比不上笔记本中的文字那样让人胆寒。陈渡抱着试试的态度继续翻,最后竟在监控截图的附页发现了让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截图上标明的时间是当晚凌晨2点02分,监控画面捕捉到王川20楼房间的窗口,玻璃外映出一个模糊不清的人影。人影悬在12楼外,分辨不出脸部,但姿势诡异扭曲,像是不符合人体力学地挂在那里。

录像上的说明只有短短一句:无法确认人影身份,可能为光影干扰。

陈渡盯着影像中的模糊轮廓,总觉得脊背发冷。他记得,那栋楼的12楼对面,并没有可以投射影像的光源,更遑论有什么合理的解释来佐证“光影干扰”。他继续查找卷宗,希望能挖出更多线索,却被告知后续部分已被申请封存。

“不可能封得那么干净。”陈渡对自己说。他抄下几个细节,心想着,我知道哪里还会有人在乎这些事。

第二天下午,陈渡直奔位于市区南边的一家老咖啡馆,这里是许多本地退休刑警的“隐居地”。负责镜湖公寓案的主办警官李森如今已退休五年,他现在几乎天天都在这家馆子里待着,听服务员说,更多时候他只是拿一杯速溶咖啡发呆。

“李警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