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命案笔记》

  

?”陈渡开口叫他,“我是记者陈渡,我想采访您一点五年前的案子。”

听见“案子”这个字眼,李森缓缓抬起头,他的脸有些枯槁,鬓角的头发白得彻底。看到陈渡,他皱了皱眉,但没有立刻拒绝。他盯着陈渡那双亮着问题的眼睛,看了一会儿才说:“哪个案子?”

“镜湖公寓王川坠楼案。”

话音刚落,李森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僵硬,手中正搅动咖啡勺的动作停在空中。他迟迟没有作声,但眼神显得很复杂。

“不是什么有意思的案子,都已经结案了。”李森低声说着,想掩饰住脸上隐约浮现的疲倦,“媒体最爱翻旧案,翻来翻去没一个真东西。”

“那为什么录像的记录不完整?”陈渡盯住他的眼睛直问,“镜头里出现了第二个人,可卷宗里没人提过他们是谁,也没交代是光影还是人为,警队就把案子结了?”

李森苦笑了一声。他看了眼周围稀稀落落的客人,靠近陈渡,几乎是压着嗓子低语:“这案子没人能解释清楚,就算解释了,对外也讲不通,懂吗?你要当记者,就知道有些问题不该问——特别是对这种案子。”

“但您一定知道更多,不然不会躲在这种地方。”陈渡有些激进地回了一句。

李森沉默了很久,他抬起头,目光阴沉地看着陈渡:“你很有热情,但我的经验告诉我,真相这东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承受的。要是还不信,你接着往下查,但你记住一句话:越深的水,越见不得光。”

第二章:疑云丛生

回到家后,李森的那句话仍萦绕在陈渡脑海里:“越深的水,越见不得光。”

陈渡翻开那本笔记本,王川案后还记录着几个相互无关的案件,但他隐约觉得,它们背后可能有着某种联系——一个太过隐秘以至于常人察觉不到的联系。

随着思绪混乱,陈渡将桌面上散乱的笔记整理了一下,王川的案卷和监控影像截图从文件夹里滑出,印着模糊人影的那张照片再次进入他的视线。他的心中升起一个念头:如果“人影”是真的,那它究竟是人,还是某种别的东西?

“凌薇”这个名字从警官李森的话里、从死者家属的反应中出现过几次,像一道无解的暗示。笔记中还留有一条被划线的提示:

“她是门的一把钥匙。”

“凌薇是谁?”陈渡皱眉,意识到自己掌握的信息过于有限。他决定走最传统的记者路线:从王川生前的人际关系着手挖掘,尤其是这位疑似失踪的“凌薇”。

经过一天的查阅和几通电话,陈渡联系上了一个王川生前的熟人——他的私人助手刘宇翔。

刘宇翔,28岁,据说是个办事效率极高的人,王川生前数十本书的出版流程都是由他亲自操作的。然而,这个年轻人在王川去世后迅速转行,销声匿迹,再无公开露面。

“真有意思……”陈渡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道,“会不会正是因为他的身份太接近受害者,所以才急于从这场风波中抽身?”

傍晚,陈渡通过约定的电话,来到城东一家书店与刘宇翔见面。对方穿着一身黑色夹克,帽檐压得很低,表情有些僵硬。见到陈渡,他只是点了点头,算是招呼。

两人随意找了个角落坐下,陈渡开门见山地问:“王川的案子,你怎么看?”

刘宇翔手指交叠,垂头沉默了一会儿。随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他的死……我其实一点都不惊讶。很久以前,他就开始变得不对劲了。”

“不对劲是什么意思?”

“他总说……感觉有人盯着他,看得紧得喘不过气。”刘宇翔眼神里透着一种复杂,“我以为是他的压力太大,那段时间他想赶稿,结果熬到两眼通红,情绪也崩得很快。再后来,他每次和我谈起新小说,总会说要‘留一些东西’,你知道吧?一种看上去不像普通创作的东西。”

“具体是什么?”陈渡追问。

“我不知道,他从来不跟我细讲。”刘宇翔摇摇头,“但有一个细节你也许会感兴趣——王川在去世前不久,专门订了一趟票,去南区见一个人。他告诉我,这个人的名字叫凌薇。”

听到这个名字,陈渡的心一紧:“你见过她吗?”

“没有,”刘宇翔回答,“但我查过她的信息,不知道为什么,她好像根本不存在——至少在我的视线里,她不像个真名。”

“王川有没有跟你提过见面的内容?”

“只提了一句。他回来后告诉我,‘故事快写完了,代价也得付了。’”刘宇翔放低了声音,“你知道他书里有些东西是真实的吗?”

陈渡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王川不是靠虚构取胜,他靠的是真实。他见过的事、听过的故事,会在文字里以暗喻的方式出现……我也曾以为,这只是他的写作风格,但现在想想,也许……”刘宇翔的语气中透露着某种不确定的恐惧,“也许那些故事本身……太接近他的真实生活了。”

从刘宇翔那里回来后,陈渡脑中盘旋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