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命案笔记》

  他很快发现,情况正在变得诡异。

  凌晨时分,他听见门外传来一种微弱的摩擦声,好像有人拿什么东西在门板上划动。他壮着胆子透过猫眼一看,外面空无一人,但门下,却出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纸条,上面写着:

  “有些故事,最好到此为止。”

  陈渡迅速拉开门,却只见空荡的走廊,连个人影都没有。他捡起那张纸条,心中的紧张感愈发强烈。他隐隐感觉到,王川的死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案件,更像是一种“牵引”,让所有接触到它的人,无法停止向谜团深处靠近。

  他将纸条与那本笔记本摊开放在一起,不禁陷入深深的疑虑:

  这到底是偶然的警告,还是……有人故意将我推向深渊?

  第四章:凌薇是谁

  凌晨三点,陈渡睡意全无。桌上散乱的笔记和资料,让他的脑子无法平静。他回忆着过去几天发生的一切:从王川案开始,到镜湖公寓12楼的异常,以及今晚那个无人投下的警告纸条——所有的线索都像一张无形的网,逐渐收紧,把他拉向一个危险的深渊。

  而核心问题始终未解:凌薇是谁?

  陈渡开始疯狂搜寻凌薇的踪迹,从户籍信息、社交网络到新闻报道,但却像碰壁了一样,任何一条与这个名字相关的信息都显示**“无记录”**。她的存在,就像空气,几乎抓不住。

  就在他翻阅资料时,忽然想到了一件事——王川的出版合作方。他生前多年的推理小说都通过一家名为沐言文化的公司出版,而王川的编辑,或许知道些什么。

  第二天一早,陈渡便找到了沐言文化。他以媒体采访为由联系到了王川的主编唐玉,这是一名看起来端庄而精明的中年女性。约在一家咖啡馆会面后,唐玉一边翻阅着陈渡带来的问题大纲,一边淡淡说道:“你想知道王川什么事?他的死亡不是已经结案了吗?”

  陈渡紧盯她的眼睛:“结案是假象,案子里疑点太多,尤其是他生前反复提到的‘凌薇’,您知道她是谁吗?”

  唐玉听到这个名字,脸上瞬间变了表情,从镇定到微微僵硬。她迟疑片刻,轻轻摇头:“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可是他的手稿中、他的笔记里都写到了她。”陈渡将几段摘抄摆在她面前。

  唐玉盯着那些文字,眉头越皱越紧,随后猛地抬头看向他,压低声音问道:“这些手稿,你是怎么弄到的?”

  “出版资料里附带了部分原稿,网上还有流出的片段。”陈渡有意隐瞒了自己的线索来源,反而追问:“唐女士,如果您不知道凌薇是谁,那能告诉我,王川是否在工作中表现出异常吗?特别是和您交流时。”

  唐玉犹豫良久,终于开口:“王川的确是个古怪的人。他一直坚信,写作是‘记录’,而非‘创作’,他说他的每一部作品,实际上都隐约来自于一些真实的影像或经历。最让我觉得不对劲的,是他的最后一部书——《葬影迷途》。”

  “您觉得哪里不对劲?”

  唐玉眼神复杂:“那部书他只完成了部分,我当时审阅后发现,他好像不是在写故事,而是在写某种告别……或者,是和什么人交易的记录。”

  陈渡心下一惊:“交易?他在和谁交易?”

  “没人知道。”唐玉低头看了看腕表,忽然抬头对他说:“不过,你要小心,你调查得越多,接近真相的同时,也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说完,唐玉迅速起身离开,留下陈渡在原地怔住。

  唐玉离开后,陈渡忽然意识到,王川的“交易”似乎与他未完成的书稿以及那句关于凌薇的描述直接相关。他脑海中回荡起纸条上的话:“她是门的一把钥匙。”

  门?哪扇门?钥匙意味着什么?

  他翻开随身的记录本,将过去所有线索细细整理,忽然注意到一个被他遗漏的关键:王川的日记!

  当时警方并未将王川的全部日记作为证据留存,而是将部分内容退还给了他的家属。他立刻拨通了王川的弟弟王健的电话,请求对方提供帮助。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王健最终答应见面,并告诉他,日记在自己家里保存得很好,从未对外公开过。

  几小时后,陈渡抵达王健的住所。这是个装修简约的小公寓,王健显然不是很乐意提起哥哥的事,但还是将一摞泛黄的日记本交给了陈渡。

  “这些是他最后两年的全部日记。”王健声音低沉,“但我得警告你,读这些东西后,千万别走太近。我自己读过一部分,之后接连做了好几个怪梦。”

  “怪梦?”

  “梦到12楼。”王健语气颤抖,“梦到一个人影,一直盯着我。”

  陈渡心头一紧,匆匆翻阅起日记,发现它的确零散却直白,王川的记录透露出越来越强的绝望与恐惧,尤其是在他的最后几篇日记中,他反复提到“门”和“凌薇”。

  其中一段格外醒目:

  “凌薇让我看见了门的另一面,但那里太可怕了……我没有选择,她说,要完成我的故事,就必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