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愿违。世间万象纷繁复杂,典籍浩繁而难尽,天地至理深奥而微妙,往往只能在经验中一点一滴地领悟。与其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如抱朴守拙,藏匿锋芒,保持一份懵懂,才能在复杂的世界里稳步前行。
让我们来看一位旷世智者的故事。此人不仅才思敏捷,诗词歌赋皆能脱颖而出,甚至在机智与幽默方面也独具一格。若非孔丘重生,恐怕也无人能与之匹敌。时光倒流,来到宋神宗治世,见证了一个名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州眉山人。他年少时科举及第,荣登翰林学士之位,天资卓越,过目不忘,举手投足之间,风采自成,才思更胜李太白,诗文尤为曹子建。时任宰相王安石的座下高徒,荆公对他更是极为赏识。
然而,东坡也正是因为过于自信、恃才傲物,言语之间常有调侃戏谑之意。某日,荆公(王安石)正在写《字说》,解释每个字的出处和含义,东坡便借机调侃。荆公论及“坡”字时,说道:“坡者,土之皮也。”东坡当即回道:“若依此理,‘滑’字岂不成了水之骨?”荆公听后大笑,随后又讨论“鲵”字,荆公解释它由“鱼”和“兒”构成,意指鱼子。东坡故作深沉地说:“鸠字含九鸟,其中必有深意。”荆公被说得愣住,虚心求教。东坡笑而不答,随即引经据典,引用《毛诗》一段话:“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母鸠,恰好是九。荆公沉默片刻,心中虽不悦,但表面上仍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
然而,这一番机智与风趣的交锋,最终却给东坡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不久后,他便因言辞过于轻佻、过于聪明的自恃而被贬为湖州刺史。正如古人所言: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唇。
这一段智慧与谦逊的佳话,便悄然成了历史的警钟,提醒后人:才高八斗固然令人欣喜,但保持谦逊、低调内敛,更能造就长久的风采和稳固的人生。
东坡在湖州任职已满三年,任期一到,便依例返回京城,准备向朝廷报到。因曾因得罪了荆公,心里自知理亏,这次前来京中,心中不免有些复杂。常言道:“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于是,他早早吩咐左右准备好文牍和脚色手本,骑马直奔王丞相府。
离丞相府不远,东坡下马步行,见府前有许多官吏在听事,个个衣冠整齐,肃穆端庄。他便举手问道:“列位,老太师在堂上否?”一名守门的官员走上前来,微微作揖,答道:“老爷还在午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