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尚未醒。请您稍等,进门房歇息片刻。”说完,便让人搬了交床来,东坡便坐了下来,门半掩着,静静等候。
不多时,东坡便看到从相府内走出一位少年,年纪约莫二十岁上下,头戴缠帽,身着青绢直摆,手中持扇,步伐悠然,气度从容。府中的官吏见了他,都纷纷躬身行礼。东坡目光一动,心中早已记起此人,便吩咐随侍:“去问问,刚才出门的那位,究竟是何人?”随侍跑去打听,回来说道:“是丞相府中掌书房的徐伦,刚刚才刚冠,面貌仍旧如初。”
东坡听后点点头,心中一动,便叫随侍道:“既然是徐掌家,去赶紧请他过来。”随侍飞奔而去,不敢从背后呼喊,而是从旁边绕上前去,垂手在街旁等候,低声道:“小的乃湖州府苏爷的长班,苏爷在门房中,求徐老爹相见,急有要事。”徐伦一听,微微一愣,随即道:“是长胡子的苏爷吗?”随侍答道:“正是。”
东坡与徐伦关系非浅,两人平日里感情甚好,东坡为人风流且和气,常常赠送徐伦扇面,以表心意。徐伦一听是东坡,便露出一丝微笑,转身便往回走。随侍见此,先行回到门房,通报徐伦已至。徐伦走入门房,见到东坡时,恭敬地欲要下跪行礼。东坡一把扶住他,笑道:“徐掌家,不必行此大礼。”
徐伦心中明了,便道:“苏爷久在丞相门下,常往来于此,礼不可废。且此地不过是门房,何必如此?”东坡摆手道:“此地无事,不必拘礼。”徐伦见状,便邀东坡前往丞相府的东书房,那里是丞相的外书房,门生知交,往来皆至此处。于是,二人步入书房,徐伦命童子烹茶奉上。
“禀苏爷,小的奉老爷命,去太医院取药,不便久留,若有事,苏爷尽管吩咐。”东坡点头道:“请去忙你的事。”徐伦告辞而去,东坡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环顾四周,见四壁的书橱紧闭,上面的锁似乎都还未动过,文几上只有砚台和笔砚,空荡荡的,毫无他物。
东坡伸手打开砚匣,看到里面是一方绿色的端砚,甚是精致,砚池中的墨迹未干,触目生辉。正当他准备合上砚匣时,忽然看到砚匣底部露出一角纸。东坡心生好奇,便轻轻翻起砚匣,取出那张纸,竟是一篇未完的诗稿。他认出字迹正是荆公所书,题目写着《咏菊》。
东坡微微一笑,自语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昔年在京为官时,荆公下笔如飞,数千言一气呵成。可如今,三年未见,这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