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闹非常。同学们似乎将自习课当作了自由交流的时段,欢声笑语、窃窃私语相互交织。甚至有时,即便有老师值守自习,仍有同学在下面聊天讲话,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班级的学习氛围。
当然,魏玲也是其中较为活跃的一员。她那活泼的天性在自习课上也难以克制,总是禁不住要与周围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者趣事。这些情形林川都看在眼中,他深深知晓,如此发展下去,不但会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亦不利于魏玲自身的学习进步。
待到班主任再次更换班级领导班子之际,平日颇为腼腆的林川,此次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讶异的举动。他主动站了出来,毛遂自荐想要担任班上的纪律委员。
从心理学的视角剖析,林川的这一决定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当他们心中有了在意之人或之事时,常常会突破自身的舒适区域。林川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想去管束一下魏玲,使她不再四处交头接耳,从而能够认真地上自习、好好学习。这一想法尽管有些青涩稚嫩、单纯质朴,却饱含着林川对魏玲的关切与期待。
自从林川担任班上的纪律委员之后,班上的纪律有了显著的改善。上自习时,只要老师不在,基本都是由林川坐在讲台上值守自习。他端坐在讲台上,宛如一名认真尽责的小卫士,时刻留意着教室里的动静。
有时魏玲仍会在下面与其他同学交头接耳地讲话,按照纪律要求,林川便会点名。倘若她依旧不听,每逢林川值日做清洁的时候,林川就会把魏玲的名字也添加上去,让她一同做清洁。每次魏玲被点名或者被要求一起做清洁时,也只是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