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除夕那天,李四梅坐在开往省城的公共汽车上,逃离了养大自己的村子。她望着窗外时不时掠过的房子,忽远忽近,最后消失在视线里。就像她这些年费心规划的人生蓝图,曾经那么绚烂夺目,却一眨眼就碎得让人猝不及防。心里的苦涩和孤单像潮水一般汹涌而来,仿佛大坝决口,瞬间就把她的心淹没了。她在车子里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
一周前,她提着沉甸甸的行李,从外地打工回来。心里装满了一年的收获,满是对和亲人朋友团聚的期盼,还有对过年的憧憬,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可现在呢,她就像一叶孤舟,狼狈地逃窜着。家就在眼前,却遥不可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靠岸。
这一切,都因为她爹老李头的一个决定。
1
老李头有一双好儿女,女儿叫李四梅,儿子叫李四强。
李四梅今年23岁,身材匀称,大概一米六五,在同龄人里算是高个子;脸蛋清秀,平时喜欢简单打扮,涂点唇膏,看起来清新脱俗;衣服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她还擅长织毛衣,织的毛衣既暖和又时尚,穿在身上特别合身;头发忙的时候就扎成马尾,闲的时候就披着,但都打理得很好,更显得漂亮。虽说李四梅的长相不是倾国倾城,但整体来看还是让人看了很舒服,心里头喜欢。特别是在这乡镇,很多人都不太讲究穿着打扮,她就更显得出众了。
儿子李四强也挺不错,身高快一米八了,长方脸,棱角分明,身子骨健壮有力。说实话,不管是身高还是相貌,姐弟俩都比年轻时的老李头夫妇强多了。大家都开玩笑问老李头,你怎么能生出这么优秀的儿女,确定是亲生的吗?老李头总是笑着露出一口白牙,一本正经地说:“那肯定是亲生的!”说完还得补上一句:“其实我年轻的时候比他们还俊呢,就是后来忙着挣钱没时间打扮!”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得笑一阵。
老李头是镇上的铁匠,手艺可好了,打的铁器又好看又实用,在周边村镇都挺有名气。几十年前在乡镇,这可是个吃香的手艺。乡亲们家里总得要锄头、镰刀、铁锅、铁桶这些生活必需品。材质上不一定得多贵重,乡亲们也不挑,能用好用就行。还有盖房子的铁梁、铁门、铁窗,都得铁匠来弄。特别是乡镇经济发展了,很多人家庭条件好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添置新铁器。所以,铁匠在乡镇是个忙不停的手艺,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忙的时候就根据各家的需求定制铁器,闲的时候就打造些通用的铁器,比如铁钉、铁钩、铁铲,拿到集市上去卖。因此,老李头家在镇上算是富裕的,老李头也希望孩子能继承他的这门手艺。
李四强高中毕业后,跟着别人出去打过工,在机械厂做装配工。可他没干满三个月就跑回来了,衣物用品都扔在宿舍没带回来,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要了,死活就是不再出去了。他从小没受过苦,实在受不了工厂里那单调乏味的工作。他感觉那里的人就像机器上的零件一样不停地转,天天重复同样的动作,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以前还瞧不起他爹的铁匠活,可跟工厂里的活一比,铁匠简直就是美差。
既然受不了打工的苦,那就回家跟他爹学做铁匠吧,这正合老李头的心意。于是,李四强开始给他爹当学徒,学铁匠手艺。先从基础学起,烧火炉、抡锤子、打磨铁器。那时候铁匠没有现代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