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备,全靠手工。干了一段时间,李四强发现做铁匠也挺累的,一天到晚围着火炉、铁砧、锤子、钳子转,不像他想的那么轻松。干活的时候主要是人和铁器打交道,一天到晚有时候也跟别人说不上几句话。但跟工厂的工作比起来,铁匠的生活要有趣得多,至少时间是自己的。
李四强总能找到乐子。一有空闲时间,他就跑到一边和雇主聊聊天,喝喝茶,刷刷短视频,或者跟雇主吹吹牛啥的。老李头也是能自己做的活就尽量自己做,儿子刚上手,很多时候不但帮不上忙,还经常添乱,他做了的自己还得再返工一遍。不过铁匠活也不是啥高技术,一来二去,几年时间下来,即便李四强不十分上心,也基本掌握了这门手艺。
一眨眼几年过去了,李四强都21岁了,该找对象了。老李头给儿子装修了房子,在自己老房子旁边新建了几间大瓦房。屋里院里都铺上了地砖,干净好看,下雨天也不泥泞。李四强也攒钱买了镇上一辆雅马哈摩托车,他经常故意开着慢档,摩托车轰鸣着在乡镇的土路上慢慢骑,身后扬起一阵阵尘土,引得乡镇里的鸡鸭鹅狗都好奇地张望。
在老李头看来,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差给李四强张罗一门亲事了。李四强年纪也不小了,结婚虽然还不急,但最好先把亲事定了,不然错过了好姑娘就可惜了。当老李头把这想法告诉媒婆时,他想凭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和儿子的条件,媒婆肯定得争着抢着上门。可结果却发现,上门的媒婆没几个。仔细一分析,老李头发现他们确实遇到了个难题:李四强这种没长期在外打工的“家里蹲”,在婚姻市场上正被冷落呢。
2
“进城打工”这事儿,好多年前就成了农村青年男女追求城市生活的必经之路。这看上去像是大伙儿不约而同的选择,其实对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念和选择影响可大了。不管他们最后能不能在城市扎根,都曾在城市里拼过一把,都算是“见过大世面”的。青年男女见面时,常会问:“你在哪个城市打工啊?”“工资咋样?”“老板人好不好?”然后就开始分享各自的打工经历、对城市的看法,还有对未来的打算。这样的话题,才能让他们越聊越起劲。而那些没打过工的青年,眼界就局限在周边的乡村,聊的也就是邻里间的那些琐事,跟外出过的人聊天时,往往插不上话。
甚至有不少农村女孩觉得,男人“连门都没出过,能有啥出息!”她们对留在农村的男性,往往先入为主地觉得他们能力不行,没志气,或者懒惰怕吃苦。就算这些男性其实挺好的,聊天时也容易被贴上“土气”、“没趣”的标签。在婚恋市场上,他们可就吃亏了。所以,就算是很优秀的农村青年,如果选择留在农村不出去,他的婚恋之路也不好走。
这就难怪了,李四强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手好手艺,却很少有媒婆上门提亲。说完全没有也不对,但偶尔有媒婆介绍的姑娘,老李头和李四强都不太满意;更气人的是,有些姑娘长得一般般,却开口就要天价彩礼。
漂亮的好姑娘,到哪里都抢手,她们身边不乏既“见过世面”,又家境好的追求者。所以,往往年纪轻轻就有人追了,根本不需要媒婆费心。或者,她们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选城市里的追求者,再优秀的农村男孩,她们都看不上。看惯了城市繁华的人,李四强的那辆摩托车,也就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