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老钱一个远房表哥,去乡长那里投诉了老李。
经过表哥这一层关系,老李很快把两万块钱还了回来,并付了老刘和老孟钱的利息,原来是乡长让他在还钱和辞职之间选一个,老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
折腾了一年多,钱是要回来了,除了名誉扫地,老钱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老钱还是用吃亏是福安慰自己和老婆,气的老婆天天叨叨他,叨叨够了再骂他少根筋,老钱不语,可心里也是翻箱倒海的难受。
苹果园的收益还可以, 一年加上种地差不多有五千的收入,干了六年,家里就有了小两万的存款了。老钱两口子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孩子健康,老人健在,有点小钱,一切顺顺利利的生活着。
老钱家这个乡镇都是山地多,适合种红薯,原来贫困时,家家种红薯充饥,当主食吃,现在都吃白面馒头了,红薯已不再是主食,不知道谁在外地学来的手艺,一时间出现了好多家粉条厂,当地的白心红薯出粉特别高,听说产品还销往国外呢。
看到有的开粉条厂的挣了钱,大家都趋之若鹜的一拥而上,两年时间一个乡镇达到二百多家粉条加工作坊。
老钱老婆亲侄女看到别人挣钱,也要加入这个买卖,自己弄个粉条加工作坊,可是没有启动资金,侄女没结婚之前帮忙照看过自己家孩子,也没少给老钱家干过苹果园,侄女找到老钱想借点钱,老钱有了以前的教训,哪敢再借钱给别人,一口回绝了。
看借不到钱,侄女又让老钱给她做担保,侄女也找过好几个亲戚,人家都怕有风险,不给做担保。老钱老婆也不同意。
“家里总共两万块钱,给他她担保两万,要是她还不上,我们这几年不白忙活了吗?老钱,绝对不行啊,我们还有三个孩子上学需要花钱呢”老婆劝说道。
还是耐不住侄女的软磨硬泡,加上当时开粉条 作坊真挣钱,比老钱一家一年四季泡在果园地里挣得多多了,老钱妥协了,在担保书上签了字。
银行给侄女下了贷款,厂子很快就运转起来,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粉条加工厂干的热火朝天的。老钱也觉得挺欣慰的,侄女挣了钱,大家都跟着高兴。
可是第二年,整个乡镇粉条加工厂达到五百家,为了抢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