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后悔熬成泪水,也换不回她的微笑

  

第一章:病房阴影

暮秋时节,天色渐冷。

黄昏的余晖从医院灰白的外墙上一点点褪去,室外的寒意也随之加深。江城靠在医院长廊那把金属椅上,冰凉的椅面直透骨髓。他紧紧攥着手中的单据,仿佛那是一把随时会从指缝滑落的刀。

“江先生,您母亲情况很不稳定,手术费要尽快交。”不远处护士的话像一记暗锤,敲得他眼皮一跳又一跳。

他垂下目光,看向那张光线惨白、写满费用细目的A4纸,眼眶泛起一阵酸涩。其实类似的单据,这几个月来他已经收到了无数张,而每一张,都是一把现实的利刃,让他无法呼吸。

窗外,乌云缓缓聚拢。几片落叶在医院门外的柏油路上翻滚。城市楼宇的嘈杂与霓虹尚未完全亮起,但阴冷的空气里,某种萧条的预兆已在侵蚀着江城的内心。母亲在ICU病房已住了整整两周,高昂的费用,让他原本就不堪重负的生活雪上加霜。

他今年三十岁,在这座名叫“渝海市”的城市里做着一份传媒公司的普通策划工作。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去掉房租、水电、日常开支后所剩无几,更别提母亲沉重的医药费。江城忽然想起上个月同学聚会时,大学好友楚明给他塞的那张卡,说是可以先周转一下。可在那一瞬间,他又不知怎的,被那该死的自尊给束缚住:他不想借朋友的钱,一来怕还不上,二来也怕别人看不起他。

然而,现实并没有给他太多选择。昏沉的天色中,他看向病房门口,轻轻起身,想再一次走进去看看母亲。却见一道熟悉的白影从门内闪过,是护士正在检查仪器。江城抬头,病房里的灯光刷得很刺眼,他踯躅于门口,不知道该不该进去。母亲半昏迷的状态,或许连自己来了也未必清楚。

“我怎么就这么没用……”他自言自语。

记忆里,母亲年轻的时候是个辛勤又坚韧的女人。当年父亲离开后,她一个人靠摆摊、洗碗、打零工把江城拉扯大。她从来不曾抱怨,也几乎没哭过。可江城却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发现自己拿不出任何本事来支撑母亲。

“对不起。”他几乎是无声地吐出这三个字,然后在医院走廊上一瘸一拐地走开。坐在那把冷椅上再次发呆。

夜幕降临,医院的灯光依旧冷硬。墙上挂钟的指针指向七点半,值班护士换了班,走廊里零落地躺着几位等待消息的患者家属。江城也不知道自己在这椅子上坐了多久,直到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闪着公司同事发来的信息:“江城,别忘了明天早上要交项目企划案。” 后面还紧跟着一句:“周郁似乎也在做类似的提案,你加油吧。”

看完微信的那一瞬间,江城只觉得脑袋“嗡”地一声——项目企划案?他这几天在医院过得浑浑噩噩,恐怕半点都没写!他很清楚这是公司竞争最激烈的项目,如果能抓住机会完成,就可能获得一笔丰厚奖金。那对母亲的治疗费而言,是何等重要的“救命稻草”!

可他现在整个人像被抽空了一般——一天之内又得找钱,又得跑医院,还要挤出时间通宵补完提案。想起自己仅剩几个小时来打拼出一份足以竞争的策划书,他就感觉前方一片漆黑。

“要是妈没事,我一定不会这么焦头烂额……”江城仰头看着医院昏黄的走廊灯光,内疚和懊悔开始翻涌。其实何止是现在,过去几年,他便一直想“多赚钱养母亲”,却迟迟没做出任何改变,总想着“下个月就会好点”,结果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病也越来越重,而他依然碌碌无为。

一声悠长的叹息在医院走廊里回荡。江城站起身,摇摇晃晃地走向电梯,打算先回公司把企划案赶出来。离开前,他忍不住往ICU的门口投去最后一瞥:灯光依旧冷漠,里头传来断断续续的机器声,令人心里发慌。他忽然很想听听母亲的声音,哪怕她责怪自己也好,可母亲却在生死边缘游离,连一句话都说不清。

“妈,等我。”他默默地许下决心,似在自我安慰。

医院外,凛冽的风如刀子般划过脸颊,带着秋天末尾特有的苍凉。城市的车灯与街头广告屏此起彼伏,一切都在映照出“渝海市”的繁华与冷酷。江城裹紧外套,朝公司大楼的方向快步走去。

没有人知道,此时他内心的绝望已经如同干裂的土壤,一碰就会碎裂成沙。

第二章:故人归来

第二天早上,江城一夜没合眼,终于在公司会议室外面的休息区打印出自己的企划书。厚厚的一沓A4纸散发出油墨的味道,但他心里并没有什么成就感,只觉得浑身酸痛,脑袋胀得像要裂开。

走进会议室时,几个同事正在翻看周郁刚呈交的竞标方案。周郁一身得体的西装,嘴角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显得精神抖擞。他看到江城进来,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对方那张疲惫的脸,然后淡淡开口:“你也赶出来了?”

江城勉强笑了笑:“嗯……弄了一晚上。”他把手头的企划案交给部门主管,又坐在最后排的位置揉着太阳穴。部门主管简单翻阅后,示意会议开始。

两个小时后,部门主管敲了敲桌子:“周郁的方案构思清晰,但创意稍显保守。江城的方案是有些新意,但逻辑还有待打磨。这两份可以再整合一下,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