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杯干净的“水”通过喇嘛的手里传递给了“我”的爸爸,可爸爸把被已肮脏的“水”传给我,我说看不见它的“干净”,爸爸说我是个“肮脏”的人,我不理解。直到我去拜了那位喇嘛,才发现“水”原本是干净的,只是放在爸爸“笨粗”的手掌上,显得很“肮脏”。信眼见为实的我,才知道爸爸说的话是真的,因为他说的话是真心话,虽然没有理论的支撑。我不该反驳爸爸,可我不反驳,我怎么会知道那个“水”是干净的,或“水”不是肮脏的。
(一)
在我即将决然地离开这个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别人似乎都在为我而活,然而却令我内心深处始终感到无比别扭的特殊精神世界之前。
我满心热切地想要把我在这漫长人生旅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丰富人生感悟,真诚地分享给广大的网友朋友们,尤其是那些让我内心有着复杂情感交织,既觉得有些可恨但又着实可爱的藏族同胞们。
相信在当今这个时代,有众多的藏族年轻人群体对于佛教的看法和评价呈现出多种多样、褒贬不一的态势。那些笃信佛教的人,他们在谈及对佛教的深切感悟时,常常会用一个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字“玄”来形容。那么,究竟这种“玄”体现在何处呢?这是因为啊,咱们藏族的不少佛教徒对佛教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为浅薄。基于这样浅层次的认识基础,他们便容易将佛教的概念理解成如同神话一般的存在,认为只要大量地念经,在死后就能够顺利进入极乐世界,并且还把进入极乐世界的关键条件单纯地认定为念经的数量多少。这种极为浅薄的理解方式,着实是我们藏族人在宗教认知方面的一种令人感到有些羞愧的状况。
在这里,我最想要着重强调的是,我并非是在否定念经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你就如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那样,只要唐僧一念经就会头痛不已,那么对于你而言,念经可能就仅仅只会给你带来痛苦,而不会有其他任何有益的收获。实际上,念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和坐禅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二者的修行方式有所不同罢了。那么,正规的念经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当你用心去念诵一部经的时候,在佛教的教义阐释中,相对应的佛陀就是那部经的神圣化身,而这位佛陀又代表着智慧的化身。那么,这个智慧又是什么样的呢?当然,它绝不是你凭借自身才华能够写出畅销书籍所具备的那种世俗意义上的智慧,也不是你在学校考试中取得满分成绩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普通的智慧。这个独特的智慧,在佛教的理念中,被称作心性,也叫做佛性。而坐禅呢,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修行者能够在佛性的智慧层面上进行长期的停留。这种停留并非是通过外界的强制力量来实现的,也不是凭借个人的盲目执着就能达成的,而是需要通过对佛性智慧的深刻认识,从而达到一种自然而然、随遇而安的状态。其中,这种对佛性智慧的深入认识,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佛教丰富理论知识的原因所在,也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需要依靠上师指引的重要缘由。那么,我们努力学习停留在佛性的智慧以及反复地去认识佛性智慧,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在我们死后进入中阴世界时,能够实现解脱,进而登上极乐世界。
你或许又会产生疑问了,在中阴世界里究竟是如何依靠佛性来实现解脱的呢?在佛教的教义体系里,对此是有明确答案的。中阴世界按照其特定的划分,一共分为六种不同的状态。当我们死后,会出现一种强烈的光,这种光不仅不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刺眼的感觉,也没有高温带来的不适,它仅仅是一种散发着温暖气息、让人感觉善解人意的光。这种光在佛教中就代表着佛性。如果你能够认出它,并且具备停留在佛性智慧上的能力,那么你当下就能够实现解脱。然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你没有把佛性融入到自己生命的核心,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生活的全部,那么在那个关键时刻,你是很难认出这种佛性之光的。你可能又会接着问,为什么我每天都坐禅却还是认不出呢?这是因为在佛教的理论中提到,在我们死后,在那道光出现之前,我们的神智状态就如同我们入睡之后和即将做梦之前的那种间隙状态,是一种空荡却又无比温暖的感觉。那些在人生中经历过诸多挫折和痛苦,以及从未感受过这种幸福的人,就会对这种状态感到不适应。一旦这种负面情绪产生,死后的第一个中阴世界就会消失,然后你就会进入第二个中阴世界。我在这里会有一种奇特的想法,就是如果我去问慈诚罗珠堪布“你相信光吗”,他会如何回答呢?当然,死后的中阴世界非常复杂,我不会一一详细讲解,就讲讲死后的第四个中阴世界吧,这也是最后一个中阴世界。其中有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时间点,就是第四十九天。对于藏族人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家里人去世后,藏族人通常会请喇嘛为死者修四十九天的破瓦法。据说在破瓦法中,会详细讲述死者在死后的中阴世界里所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脱方法。在最后的中阴世界里,无论你是像刘亦菲、彭于晏那样的知名人物,还是像游本昌这样的艺术家,又或者是绝症患者,都会化作一个年轻人的身体,而且听觉、视觉、感觉都会比前世敏锐七倍。这里又要强调佛性的重要性了,据说死去的人在这四十九天里能够知晓身边活着的人在想什么,同类的思想也能察觉到。如果在为死者修破瓦法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知道佛性是怎么回事,大家的思想混乱,家里人也都处于烦躁和痛苦的状态,那么死者的情绪会比他们痛苦七倍,很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佛性的幸福智慧而堕入三恶道。相反,如果在死者的家里有一个像济公一样快乐无比且深刻理解佛性的人,那么死者在四十九天中的第一天就有可能进入极乐世界。因为死者会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他拥有比身边人更快乐和幸福的智慧,死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与“济公”相结合,进而进入极乐世界。在藏族,能够认识到佛性的喇嘛有一定数量,只要你有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发现。同样,对佛性一无所知的喇嘛也存在一定数量,也需要我们去辨别。所以,念经就是这么一回事。与坐禅不同的是,你要把经词当成智慧的化身,也就是佛性的化身——佛陀,就如同你去拜见佛陀时内心充满恭敬心一样,你念经时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因为你这是在与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