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那宁静质朴的小镇,林宇是个家喻户晓的天才少年。学校里,他的成绩总是独占鳌头,敏捷的思维和优异的表现,让他成为了小镇的骄傲。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出口,他就自信地举手回答,那精妙的答案像灵动音符,引得同学们纷纷投来羡慕目光,老师也满是期许,仿佛看到他光明的未来。
初中毕业时,林宇本有机会继续深造,可家庭突遭变故,父母生意失败,背负巨额债务。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学业,踏入社会。离开小镇那天,他望着熟悉的街道和学校,暗暗发誓,即便没有大学学历,也要出人头地。
初入社会,林宇应聘流水线工人,本以为凭聪明才智很快就能上手,却被工头嫌弃没经验,还总质疑他学历低干不了精细活。在流水线上,他每天重复机械动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工资却少得可怜。身边工友只知埋头干活,休息时聊的都是家长里短,林宇满心想法无人可说,只能憋在心里。
一次偶然,林宇得知工厂准备选拔技术骨干负责新产品调试。他凭借平日对机械原理的钻研和自学知识,精心准备了一份方案,满怀期待地交给领导。本以为方案会脱颖而出迎来转机,没想到方案刚交上去,就被同组工友恶意诋毁,说他异想天开、不务正业,妄图投机取巧升职。领导听信谗言,不仅没采纳方案,还斥责他,警告他别瞎折腾,老老实实工作。那一刻,林宇心中的希望之火被狠狠浇灭,他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努力总被忽视,被人恶意揣测。
但林宇骨子里不服输,没有放弃。他省吃俭用买专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还常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慢慢地,他掌握了一些别人不会的技术,成为车间不可或缺的能手。可即便如此,每次有晋升机会,总是轮不到他,那些有关系、会讨好领导的人轻松得到提拔,而他依旧在底层苦苦挣扎。
随着年龄增长,林宇越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看着身边朋友都有了起色,创业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燃起。可凑启动资金谈何容易,他四处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软磨硬泡,终于在破旧出租屋里成立了一家小工作室,专门承接工厂的技术外包业务。一开始,凭借扎实技术和真诚态度,确实接到几个小订单,大家没日没夜地干,总算是有了些起色。
然而,好景不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行恶意压价,林宇的工作室利润越来越薄。有次好不容易谈成大项目,合作方却在项目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毁约,还拒绝支付已完成部分款项。林宇去找对方理论,却被嚣张地赶出办公室。与此同时,资金链断裂,员工因长时间拿不到工资纷纷离职,曾经一起奋斗的朋友也开始互相埋怨,最终不欢而散。
事业陷入绝境,林宇无奈之下,想着先通过摆摊维持生计,也能攒些资金东山再起。他天真地以为那些热闹的摆摊地点谁都可以摆,便带着自己进的货,在夜市找了个空位摆起摊来。可刚把摊位支好,就有几个凶神恶煞的摊主围了过来,对他一阵呵斥,让他赶紧离开,说这是他们的地盘。林宇据理力争,说这里又没写名字,凭什么不能摆。那些人见他不肯走,便开始动手推搡他,还把他的货物扔得七零八落。林宇满心委屈和愤怒,但势单力薄,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摊位被搅黄。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夜晚,林宇收摊回家,走在一条昏暗的小巷里。突然,几个黑影从角落里冲了出来,不由分说,对着他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林宇拼命反抗,但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只能蜷缩在地上任由他们殴打。在被打的过程中,林宇听到其中一个人小声嘟囔:“就是这小子,还敢来抢生意,得给他点教训。”林宇心里明白,这肯定是那些同摆摊的人下的手。
最终,在无数次挫折和打击之后,工作室没能逃过倒闭的命运,还背上了一身债务。林宇从一个满怀壮志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负债累累、四处躲债的失败者。
林宇在四处躲债的日子里,仿佛置身于一座无形的牢笼,被恐惧与绝望紧紧束缚。每一个清晨,都是在忐忑不安中醒来,那尖锐的电话铃声,如同夺命追魂咒,只要一响,便让他的心瞬间提到嗓子眼,浑身不受控制地瑟瑟发抖。每一个陌生号码,都像是张牙舞爪的恶魔,预示着新一轮的催逼与羞辱。房东那不耐烦的催租短信接连不断,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硬;债主们的谩骂声更是通过听筒汹涌而来,那些不堪入耳的话语,像重锤一样,一下又一下地砸在他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上,将他的生活彻底拖入了深不见底的泥沼之中。
他开始逃避这个对他充满恶意的世界,把自己龟缩在那昏暗逼仄的出租屋里。厚重的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一丝光线都透不进来,屋内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就如同他此刻的心境。他常常蜷缩在角落里,目光呆滞地望着空无一物的墙壁,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曾经那些失败的画面,满心懊悔与自责。
但在他内心最深处,那一丝不甘的火苗,就像狂风暴雨中顽强摇曳的烛火,尽管随时可能被熄灭,却始终倔强地燃烧着。某个寂静的深夜,林宇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过去,那个在小镇上被众人夸赞、充满自信与朝气的自己,是那么耀眼。那时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