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荡的金融寒冬里,他意外遇见了十七年前选择放弃的温暖。而此时的他,却早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第四章:重建
清晨的阳光透过老式写字楼的窗户斜射进来,徐明正在审阅最新的资产处置方案。三个月来,他已经习惯了这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办公室。
"徐总,银行的周经理到了。"实习生轻声提醒。
"请他进来。"徐明整理了一下领带,这是他为数不多保留的奢侈品之一。
"徐总,"周经理面带歉意,"总行那边的意思是,如果这周内还不能追加保证金,可能要对质押物进行处置了。"
"我明白。"徐明平静地说,"能给我三天时间吗?我在联系新的投资人。"
送走周经理后,徐明打开电脑,盯着资产负债表发呆。曾经辉煌的泓瑞基金,现在连员工工资都要精打细算。
"徐总,"张峰拿着一份文件进来,"中诚信托愿意接手我们在科技园的项目,但要对折......"
"对折?"徐明苦笑,"半年前他们还在求着要加入这个项目。"
"现在是买方市场,"张峰叹了口气,"要不要我再谈谈?"
徐明摇摇头:"算了,签了吧。"
午后,他走出写字楼,习惯性地往"晴日"书店的方向走去。这是他最近养成的习惯,每当感到压力难耐时,就去喝杯茶,听苏雨晴讲讲她的学生们的故事。
推开书店的门,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
"今天这么早?"苏雨晴正在给一排新到的书籍分类。
"嗯,处理完一些事。"徐明在藤椅上坐下,"今天有什么新书?"
"《金融危机史》,"苏雨晴狡黠地笑了笑,"要不要看看?"
"还是算了,"徐明也笑了,"我最近对这个话题有点敏感。"
苏雨晴泡好茶,在他对面坐下:"我记得你以前最讨厌喝茶,说太苦。"
"人总是会变的。"徐明端起茶杯,"就像现在的我,也不得不学会接受苦涩。"
"但茶苦过后会有回甘,"苏雨晴轻声说,"生活也是一样。"
正说着,一个穿着校服的男孩推门进来,徐明认出是上次见过的自闭症学生。
"小明今天自己来的?"苏雨晴惊喜地问。
男孩点点头,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书:"苏老师,我把这本看完了。"
"真棒!"苏雨晴接过书,"要不要试试给我讲讲故事?"
男孩犹豫了一下,目光不安地瞥向徐明。
"没关系的,"苏雨晴温柔地说,"这位叔叔也很喜欢听故事。"
在苏雨晴的鼓励下,男孩慢慢开始讲述。虽然语速很慢,还时不时会卡壳,但眼神中的自信越来越明显。
看着这一幕,徐明突然想起了什么:"苏雨晴,我能问你个问题吗?"
"嗯?"
"你有没有想过把书店扩大一些?比如说,增加一个专门给特殊儿童的阅读区?"
苏雨晴愣了一下:"当然想过,但是......"
"我最近在考虑转型,"徐明说,"也许我们可以合作。"
"你是说......"
"一个结合特殊教育和图书馆功能的综合空间,"徐明的眼睛亮了起来,"我负责运营,你负责内容。"
"可是现在这个经济环境......"
"反而是机会,"徐明说,"房租便宜,人才富余。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地方。"
苏雨晴若有所思:"你认真的?"
"从没有这么认真过,"徐明笑了,"怎么样,要不要合作?"
"让我想想......"苏雨晴望向书架,目光落在那些特教学生常看的书上,"说实话,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什么问题?"
"这些孩子需要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空间,"她轻声说,"不是医院,不是学校,而是一个能让他们感到安全、自在的地方。我这间小书店太小了,很多时候都容纳不下想来看书的孩子。"
"而且,"她继续说,"很多家长也在问我,能不能开设一些阅读课程。他们愿意付费,但我一个人的精力实在有限......"
"所以你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徐明问。
"是的,但我没有那么多资金,也不懂经营管理。"苏雨晴看着徐明,"说起来,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向?"
"也许是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比纯粹追逐利润更有意义的事。"徐明顿了顿,"这些孩子给了我很大触动。而且,教育永远是最稳健的投资。"
"你不会只是一时兴起吧?"苏雨晴认真地问,"这些孩子最怕的就是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