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明觉传一

1

明觉传一 江右梓 3378 2025-02-18 11:00

  

非快餐文,是短故事《渡人亦渡己》的姊妹篇。明觉是来自云隐寺的高僧。

知道各位书友的时间宝贵,所以我以精炼的语言写下了这五篇截然不同的小故事对应着“贪嗔痴慢疑”,希望能给各位书友有不一样的故事体验。

第一篇 “莲渡瘟”

第一章:化缘遇劫

明觉踏入青柳村时,天色已近黄昏。

一只瘦骨嶙峋的黑狗从破败的柴垛后窜出,朝他龇牙咧嘴,喉咙里发出的吠声却干涩如风箱漏气。

明觉在破旧的袈裟下摸出半块干粮,屈指一弹。那狗接住干粮,叼着退后几步,忽然浑身一颤,口中的干粮掉落在地,抽搐着倒下。

"这畜生怕是染了瘟疫。"

身后传来沙哑的嗓音。

明觉转身,看见一个身形佝偻的老者,正用竹竿戳着那条死狗。老者抬头看他,浑浊的眼珠上蒙着一层青灰色的薄膜。

"大师还是快些离开吧,这青柳村晦气得很。"

明觉不答,只是将手中的铜钵向前一递。那钵通体暗淡,布满细密的裂纹,边缘还缺了一小块。老者看见铜钵,浑身一震,后退几步,竹竿掉在地上。

"这、这是......"

"烦请指点去处。"明觉声音平静。

老者颤抖着伸手指向村中心:"晒场......村长家......"说完,转身一瘸一拐地快步离去。

明觉沿着泥泞的小路往前走。路边的青柳树叶尽数枯萎,树皮上渗出黑色的粘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诡异的甜腥味,像是腐烂的稻谷和血腥混在一起。

晒场上零星躺着几堆发霉的稻谷,乌鸦正在其间觅食。

看见明觉走近,鸟儿扑棱着翅膀飞起,却在半空中一头栽下,掉在地上抽搐不止。明觉将铜钵递到乌鸦面前,念了声佛号。乌鸦停止抽搐,歪着头看他一眼,才缓缓合上眼睛。

"喂!你是什么人!"

一声呵斥从晒场边的廊下传来。

几个身材魁梧的汉子大步走来,为首的是个膀大腰圆的中年人,右手攥着一根镶铜的黑棍。他们脖子上都系着暗红色的布条,走近时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味。

"小僧云隐寺明觉,特来化缘。"

"化缘?"为首的汉子冷笑一声,"我们这穷乡僻壤,哪有什么好东西给你化?况且......"他上下打量明觉,目光在那只破损的铜钵上停留片刻,"如今村里闹瘟疫,你还是快走吧。"

"既是闹瘟疫,小僧更该留下。"

"呵,你一个和尚,难道还能治病救人不成?"

明觉不答,只是将铜钵又往前递了递。几个汉子面面相觑,为首的突然变了脸色:"我看你是来找事的!来人,把他轰出去!"

就在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娘,我好饿......"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面色苍白的小男孩正扶着廊柱,摇摇晃晃地往外走。一个年轻妇人连忙冲上前去扶住他:"阿福,你怎么又起来了?快回去躺着......"

明觉看着那孩子,轻声问道:"令郎病了多久?"

"不关你事!"为首的汉子厉声喝道,"春娘,还不快把孩子带回去!"

那妇人——春娘往明觉这边看了一眼,咬了咬嘴唇,抱起孩子快步离开。明觉注意到,她右半边脸颊有一片暗红色的斑痕,像是某种腐蚀的痕迹。

"大师,您还是快走吧......"一个汉子低声说,"今晚......"

"闭嘴!"为首的汉子一棍打在他背上,"少管闲事!"

天色渐暗,晚风吹过,带来一阵阵若有若无的诵经声。明觉抬头看向村子西边,隐约能看见一座石台的轮廓,几缕青烟在暮色中袅袅升起。

"那是......"

"没什么!"为首的汉子打断他,"既然你执意不走,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说着举起铜棍就要打来。

就在这时,一串稚嫩的童谣突然在空气中回荡:

"河底开莲花,一朵两朵红似霞, 吃了不想家,睡了不用怕......"

为首的汉子身形一滞,铜棍停在半空。他脸色大变,回头厉声喝道:"谁!是谁在唱!"

四下寂静,只有暮色在悄然降临。一群孩童从晒场另一头经过,他们神情呆滞,脖子上也系着红布条,嘴里不停念叨着什么。走在最后的一个小女孩回过头,用空洞的眼神看了明觉一眼,咧嘴一笑,露出满口乌黑的牙齿。

"都给我回去!"为首的汉子咆哮道,"天黑前都给我待在家里!"

孩童们慢慢散去,明觉将铜钵收回袖中,平静地说:"看来小僧今晚要叨扰了。"

为首的汉子死死盯着他,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随便你!"说完转身离去,其他几个汉子赶紧跟上。

明觉望着他们的背影,又看了看西边那座若隐若现的石台。

暮色中,一只乌鸦飞过石台上空,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住,直直坠下。远处传来一声似哭似笑的怪啸,在寂静的村庄上空回荡。

"阿弥陀佛。"明觉低声念了句佛号,迈步走向村中心。铜钵在他袖中轻轻晃动,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

第二章:夜探祭坛

夜风挟着腥甜,从破败的窗棂间钻入。

明觉盘坐在一间废弃的谷仓里,面前摆着那只破损的铜钵。

月光从墙缝斜射进来,落在钵沿的裂纹上,泛出幽幽青光。他从袖中取出一串佛珠,正要开始打坐,忽听外面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大师......"是春娘的声音。

明觉起身打开门,春娘正抱着半睡半醒的阿福站在门外。她右脸的腐痕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狰狞,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皮肤下蠕动。

"求求您救救阿福......"春娘声音哽咽,"再过两个时辰,就该......"

"唰——"一声异响打断了她的话。春娘浑身一颤,下意识将阿福搂得更紧。明觉转头望去,只见一片破旧的经幡无风自动,上面依稀可见暗红色的污渍。

"时辰到了!"远处传来锣声,"都回家关门!"

春娘脸色煞白:"完了,他们来了......"她慌忙塞给明觉一个包袱,"这是解药方子,您一定要......"

话未说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春娘一把推开明觉,抱着阿福躲进谷仓角落。片刻后,几个持火把的壮汉跑过,领头的正是下午那个膀大腰圆的男人。

"春娘!你给我出来!"男人的吼声在夜色中格外刺耳,"别以为躲得了!"

明觉正要上前,春娘从黑暗中拉住他的袈裟:"别出去......他们疯了......"

"砰!"谷仓的门被人一脚踹开。火光照亮了春娘惊恐的脸,也照亮了阿福身上暗青色的斑纹——那分明是莲叶的形状。

"村长,在这儿!"一个壮汉大喊。

身着灰袍的村长踱步进来,脖子上的红布条在火光中像一道血痕。他看见明觉,冷笑一声:"原来高僧也在这儿。正好,请您一起去祭坛,为村里的大事添添光彩。"

"爹!"春娘扑过去抱住村长的腿,"阿福还小,求求您......"

"住嘴!"村长一脚踢开她,"你以为我想这样?那些人说了,必须是童男童女的血,否则莲花就长不成!"

明觉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手中佛珠无声滑动。村长回过头来:"大师,您要是识相,就跟我们走一趟。若是不识相......"他打了个响指,几个壮汉立刻围了上来。

"阿弥陀佛。"明觉宝相庄严,"小僧自当奉陪。"

月色下,一行人向村西的石台走去。路过的房屋大都紧闭门窗,偶有脸孔从缝隙中探出,看清队伍后又迅速缩回。浓郁的香火味越来越重,夹杂着若有若无的哭声。

石台近在眼前了。

台基由青石垒成,刻满了扭曲的符文。台面上摆着一尊青铜鼎,烟气袅袅升起。鼎下铺着一圈白骨,明觉定睛一看,竟是小孩的头骨,眼眶中还镶嵌着发光的石子。

"这是......"

"都是为了活命啊......"村长叹息一声,"三年前道士传下法子,说用童男童女的血养莲,可解百毒。起初谁也不信,直到第一朵莲开,喝了莲汁的人真的好了......"

"那些孩子......"

"都是外村的!"村长激动地说,"我们青柳村自己的孩子,一个都没动过。可如今......"他看向春娘怀里的阿福,"莲花说了,要本村的血,才能长出解药......"

明觉正要开口,忽见石台下的泥地渗出暗红色的液体,散发出刺鼻的腥味。他蹲下身,用袖子擦去一点,凑近闻了闻。

"这是......"

"血。"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众人转头,只见一个道士模样的人站在石台上,不知何时出现的。他身着破旧的道袍,面容枯槁,眼窝深陷,嘴角却挂着诡异的笑容。

"道长!"村长连忙跪下,"您总算来了......"

"莲已经等不及了。"道士说着,一指青铜鼎。鼎中忽然腾起一股蓝光,照亮了他的脸——那哪是人脸,分明是一张青面獠牙的恶鬼相。

"该开始了。"道士沙哑地说,"把孩子交出来。"

春娘发出一声悲号,死死抱住阿福。几个壮汉上前要抢,明觉却已挡在她身前,手中佛珠放出金光。

"阿弥陀佛。"他声音平静,"不知施主可曾听过血莲开花的故事?"

道士眼中寒光一闪:"大师这是何意?"

"三百年前,普陀山下,也有一朵血莲......"

明觉说着,缓缓取出那只破损的铜钵。月光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