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她忍不住想,如果真的有机会,她是否也能像那些历史中的女性一样,打破束缚,活出自己的人生?
然而,命运并没有给她太多思考的时间。
这天傍晚,婉儿放学回家,刚推开门,就听到屋里传来的争吵声。
“她才十五岁!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们家的条件,供她读完高中就不错了!”父亲林志强的声音带着怒气。
“可婉儿成绩那么好,老师都说她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母亲李慧芬的声音中透着恳求。
“大学?你知不知道大学要花多少钱?咱们家的生意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再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早点出去找个工作,帮家里减轻点负担,懂吗?”
婉儿愣在门口,心中骤然一沉。
她从未想过,父母的争吵竟是因为自己。更让她难受的是,父亲口中那句**“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母亲叹了口气:“她是我们唯一的女儿,不能就这样放弃啊。”
“够了!”父亲拍了桌子,“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说了算!”
话音落下,屋内陷入死寂。婉儿手中的书包缓缓滑落,眼中浮起酸涩。
那晚,婉儿躺在床上,怎么也无法入眠。她听着隔壁父母房间传来的沉重叹息,心中翻涌着无力与愤怒。
难道因为自己是女孩,就注定要放弃梦想?因为家境不好,就必须被迫停下前行的脚步?
她翻身坐起,打开台灯,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张名片。指尖轻轻摩挲,心中突然升起一股冲动。
拿起电话,她犹豫了片刻,还是拨通了上面的号码。
嘟——嘟——
“喂?”电话那头,沈秋白的声音干练而温和。
“沈……沈阿姨,我是林婉儿。”婉儿的声音有些颤抖。
“林婉儿?”沈秋白微微一顿,随即笑了,“是那天公交站台下,抱着《世界著名女性传记》的小姑娘吧?这么晚找我,有什么事吗?”
婉儿咬了咬唇,心一横:“我……我想问,命运真的能改变吗?如果我家里人不支持我,我是不是就只能放弃了?”
沈秋白沉默了片刻,随即轻声说:“婉儿,改变命运的前提是你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别人的看法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声音。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婉儿握紧电话,低声说:“我想成为一个像书里的那些人一样的人。独立、坚强、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那你就要从现在开始,学会为自己争取。”沈秋白的声音透着力量,“命运这东西,只有你伸手去抓,才会属于你。”
挂断电话后,婉儿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热。
这一刻,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
第二天早晨,婉儿早早起床,走到父母房门口,深吸一口气,轻轻敲门。
“爸,妈,我有话想说。”
父母疑惑地对视一眼,走到客厅。
婉儿站在他们面前,背脊挺直,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我知道我们家条件不好,也知道你们担心我读书会增加负担。但我相信,只要我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未来一定能改变我们家的生活。”
父亲皱眉:“婉儿,这不是你能理解的事。”
“不,爸爸,我能理解。”婉儿的声音颤抖却坚定,“我已经查过了,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和奖学金。我愿意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只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个机会。”
母亲眼中闪过一丝感动,父亲的脸色却依旧阴沉:“你一个女孩子,能撑得住吗?”
婉儿咬紧牙关:“女人也能顶起半边天,爸爸。只要我努力,为什么不可以?”
那一刻,父亲愣住了。
这句话,和他从小听母亲说过的话一模一样。
窗外,晨光洒进来,映在婉儿倔强的小脸上。那光,明亮而执着,仿佛预示着某种破茧成蝶的力量。
她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困难等待着自己,但此时此刻,她终于明白:命运的觉醒,始于心中的坚定。
深秋的风吹落了街边的梧桐叶,青城小镇的天空透出一丝肃穆与冷冽。林婉儿披着外套,手中紧握着一叠资料——那是她从学校老师那里借来的,关于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的申请指南。
父亲虽未明确答应支持她读大学,但那天的谈话后,他没有再提“读书无用”的话题。母亲则默默将她煮夜宵的频率增加了,临睡前还会叮嘱一句:“别太累,别熬太晚。”
婉儿知道,这是家人用他们的方式,给予的理解和妥协。
可仅有家人的妥协还不够,现实的压力仍如同无形的高墙,挡在前方。
学业、申请奖学金、兼职工作,三座大山压得她有时喘不过气来。晚自习后,她常常骑车穿过夜色,去街角的奶茶店打工,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有时候,她会想:我这样拼命,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一次周末的午后,婉儿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奶茶店下班,路过青城图书馆时,看到一张宣传海报——
“青城女性创业协会:第三届青年创新挑战赛”
主题:用创新点亮未来
她下意识停下脚步,仔细看完海报内容。参赛要求是提交一份创业计划书,主题围绕如何用创新改善社区生活。一等奖有一万元奖金和一份协会提供的长期学习支持计划。
婉儿的心猛地一跳。
如果能赢得这次比赛,奖金可以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那份学习支持意味着她能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
她立刻拍下海报,脑中开始飞速转动。
回家后,她翻出笔记本,一张白纸上写下了“青城女性创业创新计划”。
可接下来,该如何起步?
她想到沈秋白,那个在公交站台下温柔却有力量的女人。犹豫再三后,她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很快接通。
“沈阿姨,我是婉儿。我看到了协会的青年创新挑战赛,想请教您,我可以参加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笑声:“当然可以!这就是为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准备的。你有想法了吗?”
婉儿低声说:“我想为社区设计一个‘绿色共享小站’。让社区居民可以共享书籍、闲置物品,甚至通过线上小程序互助服务。这样不仅能减少资源浪费,还能促进邻里关系。”
沈秋白沉默片刻,随即语气中透出赞许:“有创意,而且很接地气。你需要什么帮助?”
“我……我不知道怎么写计划书。”婉儿坦白道。
“没关系,写计划书并不难,难的是找到能打动人的核心——你为什么想做这件事?”
为什么?
婉儿脑海中浮现出父母争吵时的无奈,浮现出自己在奶茶店打工时看到那些被浪费掉的资源,浮现出邻里之间渐渐消失的温情……
“因为我希望社区能更温暖,也希望我们可以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可能。”她轻声说。
沈秋白笑了:“那就从这句话开始吧。”
接下来的一个月,婉儿像上紧发条的钟表。
白天上课、下课后打工,晚上则埋头在书桌前查资料、写计划书。她从不懂市场调研到挨家挨户走访社区居民,倾听他们的需求;从不懂设计,到和同学一起画出共享小站的模型草图。
有时,她疲惫得趴在书桌上睡着,醒来时,晨光已经透过窗户洒在稿纸上。
母亲看在眼里,心疼地劝她:“婉儿,别太拼了,比赛输了也没关系。”
她笑着摇头:“妈,我不是为输赢而拼,我是想证明自己能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父亲虽然没说什么,却在某天悄悄给她买了一个台灯,灯上还贴着一张纸条:“加油。”
看到那字迹时,婉儿眼眶一热,心中生出更强的力量。
比赛当天,青城文化中心的会场内人声鼎沸。
婉儿穿着母亲为她熨好的白衬衫,手里握着PPT遥控器,心跳得如同擂鼓。
轮到她上台时,她深吸一口气,微笑着开始演讲:
“大家好,我是林婉儿。我今天带来的项目是‘绿色共享小站’。我们生活在同一片社区,却常常感到彼此疏离。共享小站不仅仅是资源共享,更是一座桥梁,让我们重新找回社区的温度和力量。”
讲到居民的真实故事时,她眼中闪烁着光芒,声音愈发坚定。
台下,沈秋白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欣慰。
颁奖时刻,主持人宣布:“青年创新挑战赛一等奖获得者是——林婉儿!”
全场掌声如潮,婉儿愣在原地,片刻后才反应过来,泪水夺眶而出。
领奖时,她看到台下父母坐在角落,母亲已泣不成声,父亲虽表情严肃,却在她望过去时,轻轻点头。
那一刻,她明白:
自己不再只是那个被命运推着走的女孩。
她,终于用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
冬日的晨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映照着那张鲜红的获奖证书。林婉儿轻轻抚过纸面,心中仍有些恍惚——那天站在领奖台上,掌声响起的瞬间,仿佛梦境。
但现实并未因这场胜利而停下脚步。
获奖后的第二天,她便接到了青城女性创业协会的通知:她的“绿色共享小站”项目被选为协会的重点支持项目,协会愿意提供资源和指导,帮助她在青城社区落地实施。
消息传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