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我当时没觉得……还屁颠屁颠配合那个老骗子,“研究”了一堆写进科幻小说里都没什么读者感兴趣的猎奇课题……
或许,最后这个老骗子拐走师姐妹们玩失踪,差点车翻了我的学位,就是命运对我年少无知的一种惩罚吧?
不过,再有机会见到那个老骗子,我一定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我纪博达也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
2,
那时我还是个即将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
在见证了进入大小厂子里赛博搬砖的学长们一个个英年早秃后,我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要给自己换个专业背景。
因为成绩还算不错,而且在校期间也做过一些项目,可供我选择的新方向还是不少的。
只不过在这些方向里,我鬼使神差地看中了海城大学生物院柳明奇教授的关于生物信息学的项目。
因为在大学里喜欢泡在图书馆里,读各种稀奇古怪的书,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包罗万象,因此我知识面的覆盖范围要比同龄人广不少。
其中,有几本关于演化生物学的书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比如,《精子战争》和《婴儿战争》,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此类书算是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完全激发了我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
之后,我便一一拜读了《陈阅增普通生物学》《普通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一系列书籍,自问从基础而言已经不弱于一般摸鱼毕业的生物专业学生了。
而柳明奇教授所涉及的生物信息学,也在我了解的范围之内。甚至于,我在大学期间做的一个项目,就是关于用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四级结构和生化特性的。
正因为这样,我对于去面试柳明奇教授还是很有信心的。
只不过他对我的面试题目还是让我感到,这个教授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纪同学是吧,你好!我现在给你描述一个常见情况:
你在大街上走着,迎面开来一辆自行车。然后,你想往左躲开他,发现他也往你的左边躲了;然后你又往右边,他也同样这样做;反复几次后,你们只能保持原有方向,苦笑着撞在了一起!
那么,你能从计算机网络的领域,找一个类似于这种情况的概念,并叙述最后相撞发生的原因吗?”
问题的确不在我的准备范围之内,但我思考片刻后还是试探性地给出了答案:
“我和自行车挡了对方的路,我觉得类似计算机网络里的‘信道冲突’概念。而撞在一起的原因,可能是退避算法不存在或者失效了?”
不等我解释,柳教授眼睛就亮了起来,一把抓住我的手,激动道:
“纪同学,欢迎你加入我的团队!!!”
然后,在柳教授的运作加上我不错的考试成绩相互作用下,我成了柳教授手下的研究生。
期间柳教授给我安排了挺多类似于“比对特定DNA片段以确定物种亲缘关系”的分子系统学课题,但大都是开发一些提高本地比对效率的软件。
我也发现了,柳教授虽然也会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我手头那些项目上,但更多的精力也是带着实验室里那几个漂亮得一塌糊涂的学姐学妹们,研究一些我看不太出背后价值的东西。
我总有种预感,仿佛这些才是通往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