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起步,她对诗歌的热衷,还流露于初中开始撰写的现代诗歌当中。初一写诗,虽略早成,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人人都是天生的诗者。
从仿写北岛的《红帆船》开始,晨光熹微里,她瞄准天空方向挺直的手臂,像一杆飘逸在此岸的旗帜,朝远方的彼岸传递着暗号。世界很少说话,她也话不多,但两者之间总有隐秘的交流联系,她会用暗语的方式告诉世界——她存在。存在胜过一切,存在先于本质。
北岛说:“如果大地早已冰封,就让我们面对着暖流,走向海。”她这样写:假若晴空也有镜像,就让你我相拥着太阳,任心情。这句诗的内涵也许没那么深邃,但却绽放出她童年时期的一束想象——心情控制天气。有人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她说,我若开心,晴空万里,若不开心,阴雨绵绵。凡事看心情,任意取色,都是风景。
初中的时候,隔壁七班有个男生,帅帅的,冷冷的,路过他们班的时候,江船月总期待能透过窗户瞄他一眼,于是希望他座位靠窗。命运不常如人愿,只有两三次,他坐在靠窗的位置,静静阅书。大部分时段,他都坐在教室里的各个点位,总之很难被江船月聚焦。当然,他也有出教室活动的时候,那时,江船月便会偷偷注视他一眼,哪怕只有人群中的一次透析。的确,就像李健那首《传奇》唱的一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江船月欣赏那位男生的文艺气质,也许是因为人格相仿,也许是因为心灵相通。
她是在初二下半学期加上那位男生的QQ的。当时他们在初中文学社里交流过只言片语,仅仅几句简单的问候,就将浅显的羞涩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开始他们都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眸,才刚刚对视一秒,江船月就率先将目光移开,仿佛是应了那句互联网古话:老人说,对视的时候,率先移开目光的那个人最深情。但恐怕在当时,江船月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她只是觉得那位男生是美的象征,闪烁发光。从小到大,她总是爱惜那些美的事物,所以常常内敛地呵护着美。
QQ上,两人的聊天不限于文学,还会涉及哲学、电影、音乐、城市地理、人文历史、生活点滴。最让他们互相吸引的,是诗歌。男孩喜欢云南的雷平阳,江船月喜欢北京的臧棣,一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