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敢离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为了提神,咖啡一杯接一杯地灌,可心里还是慌得不行,就怕完不成任务。到了深夜,整个办公室就只剩下他敲键盘的声音,疲惫和压力把他紧紧包围,但他咬着牙,就是不肯放弃,心里想着一定要挺过去,不能辜负这个难得的机会。
公司那些复杂的流程和规章制度也把胡建平折腾得够呛。第一次提交报销申请,就因为不熟悉流程和审批环节,被打回来好几次。这报销的费用还特别复杂,有出差参加金融研讨会的专家讲座费、场地租赁费分摊等。他去问同事,结果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把他搞得晕头转向,生怕耽误工作进度,心里别提多无奈了。他一遍又一遍地翻公司的规章制度手册,可那些条款又复杂又难懂,什么 “合规票据”“费用列支科目”,看得他脑袋都要炸了。
最后没办法,午休时间都搭进去了,跑去请教财务同事,折腾了好多次,才总算把申请提交成功,这过程真是太不容易了。
融入团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一次部门团建,大家聊得热火朝天,胡建平却完全插不上话。同事们聊的都是 “量化投资策略”“股权质押融资” 这些项目,他只能尴尬地在旁边附和几句,那种被孤立的感觉,让他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但他可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反而更积极地参加各种团队活动,主动和同事交流,慢慢地,还真让他找到了共同话题,开始融入这个集体了,这也算是苦尽甘来。
工作中的实际业务也给胡建平带来了不少挑战。帮着处理金融项目时,他发现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根本不够用,面对 “套期保值”“信用违约互换” 这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和业务逻辑,他常常感觉力不从心,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犯错。有一回,他计算一个重要的财务数据,因为对实际业务场景理解不够,算内部收益率(IRR)的时候出了偏差。虽然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但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从那以后,他就特别注重在实践中学习,一遇到问题就向有经验的同事虚心请教,一点点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这艰难的时刻,田小曲出现了。她是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和胡建平在同一个小组。有一次,胡建平为了赶一份报告忙得焦头烂额,连午饭都没吃。田小曲注意到了,悄悄帮他买了一份午餐,还留了张便签:“别太累啦,吃饱才有力气干活!” 胡建平看到便签和午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第一次感受到在这个陌生的公司里,还有人关心自己。此后,两人渐渐熟悉起来,经常一起讨论工作中的问题,互相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成了彼此在公司里的温暖依靠。
第三章:崭露头角
不过胡建平可没被这些困难吓倒,反而越挫越勇,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他每天主动加班,利用业余时间熟悉公司的各种流程和制度;积极参加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