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平王朝,悠悠岁月长河中,这一代帝王萧御天登基之后,内修政理,外攘夷狄,朝堂之上,一片蒸蒸日上之景。然而,在这看似繁华稳固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波谲云诡。
大平的北疆,绵延的山脉与广袤的草原相接,风沙漫天,这里便是与邻国接壤的边疆地带。镇国大都护叶怀瑾,身披战甲,威风凛凛地屹立于城墙上。他目光如炬,远眺着塞外的黄沙,坚毅的面庞上刻满了岁月与战争的痕迹。叶怀瑾麾下雄兵十万,训练有素,令塞外蛮夷不敢轻易来犯。多年来,他为守护大平的疆土,出生入死,屡立赫赫战功,在军中威望极高。
在京城的朝堂之上,大臣们每日议论着朝政要事。其中,叶怀瑾的名字常常被提及。有些大臣对他赞不绝口,称他为国家的柱石,是大平安稳的保障。“大都护叶怀瑾,在北疆屡建奇功,上次那一战,以少胜多,击退了蛮夷的大规模进犯,实乃我朝的英雄啊!”一位年迈的老臣满是敬佩地说道。然而,也有一些心怀叵测之人,眼中闪烁着嫉妒与算计的光芒,暗中进着谗言。“陛下,叶怀瑾手握重兵,又长期驻守边疆,天高皇帝远,难保他不会生出异心啊。”一位年轻的官员,看似忧心忡忡地向皇帝进言。
萧御天坐在龙椅之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议论。他面容英俊,眼神深邃而锐利,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与睿智。对于叶怀瑾,他心中十分清楚,叶怀瑾对大平忠心耿耿,多年来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但作为一国之君,他不得不为江山社稷考虑。叶怀瑾手中的兵权,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保家卫国,也可能在某些时候成为威胁皇权的隐患。皇权的稳固,向来是皇帝最为看重之事,任何可能影响到这一点的因素,他都必须谨慎对待。
经过深思熟虑,萧御天决定采取一个既能够安抚叶怀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他的办法。那便是下旨,宣叶怀瑾之女叶澜依入宫为妃。在他看来,将叶澜依接入宫中,就相当于将叶怀瑾的一部分牵挂留在了京城,这样一来,叶怀瑾便会更加忠心于朝廷。同时,叶澜依入宫后,也能成为自己了解叶怀瑾和北疆局势的一个渠道。
这道圣旨,由皇帝身边最得力的太监,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快马加鞭地送往叶府。
此时的叶府,正值春日,花园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叶澜依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裙角绣着精致的兰花图案,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她如往常一样,正在花园中的亭子里练习书法。亭子四周,摆放着各种花卉,花香四溢。叶澜依手持毛笔,蘸了蘸墨汁,在雪白的宣纸之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诗词。她的字迹娟秀工整,笔锋中却又透着一股刚劲之力。
“小姐,您的字真是越来越漂亮了,这一笔一划,都像是有灵魂似的。”一旁的丫鬟小翠,看着叶澜依写字,不禁赞叹道。叶澜依微微一笑,轻声说道:“练字如练心,需得平心静气,方能有所进步。”她的声音轻柔悦耳,如同山间的清泉,流淌在这春日的花园之中。
就在这时,管家匆匆忙忙地跑来,神色有些慌张。“小姐,宫里来人了,说是有圣旨。”叶澜依听到这话,微微一怔,手中的毛笔也停了下来。她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她轻轻放下毛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随管家来到了前厅。
前厅之中,太监手持圣旨,表情严肃。叶府上下,所有人都跪地接旨。太监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国大都护叶怀瑾,驻守边疆,屡立战功,为大平之栋梁。今闻其女叶澜依,温婉贤淑,才情出众,特宣其入宫为妃,以彰皇恩。望叶怀瑾父女二人,谨遵圣旨,不得有误。钦此!”
叶澜依跪在地上,听到圣旨的内容,心中顿时明白了一切。她深知这看似荣耀的恩宠背后,实则是一场政治博弈。自己即将成为父亲的“人质”,踏入那深似海的后宫。但她没有丝毫的慌乱,从小跟随父亲在军中长大,她早已见惯了各种风浪。
“臣女叶澜依,接旨谢恩。”叶澜依声音清脆,却又充满了坚定。
待太监离去后,叶怀瑾从书房中走了出来。他看着自己的女儿,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舍。“澜依,为父对不起你,让你卷入这复杂的宫廷之中。”叶怀瑾满是愧疚地说道。叶澜依走到父亲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父亲,您不必自责。这是为了国家,为了叶家,女儿愿意去。”叶澜依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决然,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接下来的日子里,叶府上下开始为叶澜依的入宫做准备。叶澜依虽然表面上十分平静,但内心却也有着一丝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