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与自己和解:寻找内心的平衡

  

第一章:暗夜中的思索

我从小就知道,什么叫“家”。

家,不是温暖的港湾,也不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对我来说,家就是那道永远关不上的门——冰冷,空洞,甚至带着点压迫的味道。

从记事起,家里就不安宁。父亲是个酒鬼,家里经常传来他和母亲争吵的声音。每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在黑暗中躺着,听着那些声音,听着那种让人窒息的压抑。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无论父亲回来多少次,带着多少酒气,家里都没真正有过“温暖”。

我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开始酗酒的,也不记得母亲是什么时候变得沉默。记得有一次,父亲又喝醉了,站在客厅里用他那酒气熏天的声音吼道:“一个家,能怎么样?不就是一堆人互相吵吵闹闹,争来争去,谁能过得好?”

我看着母亲,看到她站在那里,不说话,只是低着头。我知道,她已经习惯了这些。可是我不想。

“你会不会觉得,你爸有点不对劲?”我记得小时候,我曾经这么问过母亲。那时,我已经十一二岁了,开始有了对世界的基本认知,知道父亲的酒瘾已经不是小问题。

母亲只是叹了口气:“你爸这人吧,脾气不好。你多忍忍。”

忍?我那时并不懂什么叫忍,我只知道,我越来越不想待在那个家里。因为每次回家,似乎都能听到他那带着酒气的吼叫声和母亲那失望的眼神。

有一天,我忍不住了。

我那时才十四岁,站在门口,看着父亲又一次摔门而去。我听到他咒骂着母亲,说着什么“死去的女人才最安宁”。我心里一阵愤怒,转过身冲向了房间,给自己找个角落去发泄那股莫名的情绪。

那时,我决定离开。

离开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多次思考的。虽然我还年轻,但我知道,家已经没有了家的感觉。我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一切塞进那个破旧的旅行袋里。我也不想去了解母亲的反应,也不想去理会她是不是觉得我会回来。我心里知道,家不是一个人待得久的地方。

“你去哪儿?”母亲站在门口,低声问道。

“我去住舅舅家。”我没有回头。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低下头,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结果。我知道,那一刻,母亲的内心里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但她没有阻止我。她的沉默,就像是最后的一声叹息。

我开始了独自生活的日子。

从舅舅家开始,生活就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舅舅家有三个孩子,他们很忙,大多数时候我只能自己待着。因为我已经不想再去忍受父亲的暴力,也不想待在那个没有爱与温暖的地方,我一边忍耐着孤独,一边开始适应没有父母关爱的生活。

有一天,舅舅带着我去见了父亲。他喝得有点多,蹲在街角的烟摊前,眼睛有些迷离。看到我走过去时,他只轻轻一笑,说:“儿子,回来吧,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我知道他是在说气话,也知道他只是希望我回去给他找点尊严。但我心里却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看了看他,低声说:“我不会回去。”

父亲愣了愣,眼神中的失落让我有些动摇,但我知道,那是他应该承受的痛。生活不是我能改变的,我只想找到自己的方向,去过我自己的生活。

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都会去一个不远的公园散步,虽然是一个人,但心里却渐渐找到了平静。独自面对生活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每当有人从我旁边走过,我会对自己说:“我一个人也能走得好。”

我不再渴望被父母认同,也不再想着他们的关心。渐渐地,我意识到,那些父母的期待,已经不再能定义我生活的方向。是时候从他们的阴影里走出来,走自己的路,去看自己想看的世界。

一天傍晚,舅舅找我谈话,他说:“你知道吗?你父亲找过我几次,想让你回去。你能不能给他一个机会?”

我低着头,心里五味杂陈。是的,父亲曾经给过我很多的痛苦,但他也曾在某些时刻,给予过我一丝丝温情。

“我没想过回去。”我很平静地回答,“我只想走自己的路。”

“你有选择的权利,孩子。”舅舅拍了拍我的肩膀,“你长大了。”

我还是没有回去。

那时,我知道我所经历的伤痛早已改变了我,甚至让我有些冷漠。那些曾经温暖的时光,都被时间和痛苦磨灭了。我依然爱着我的父母,但他们已经不再是我生活的中心。

每当夜晚来临,回忆起那段过去的日子,我并不感到痛苦,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接受。过去的痛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无法抹去的记忆。

我也知道,这些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它们让我更加坚韧,也让我明白:没有一个人,能永远活在过去的阴影下。

第二章:对抗与逃避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已经十六岁。那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不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