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所有爱诗爱梦的人的。
从此以后,每年的中秋灯会,都会有人朗诵李文浩和苏琴心的诗篇,庆祝这份跨越时空的爱情。而他们的诗集《江月照人》,也成了后人谈论不息的佳话。
十年后的中秋夜,他们的重逢成了洛阳城中最美的传奇。那一年,他们的诗集《江月照人》不仅在文坛流传,更开始被编入诗词选集,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时光飞逝,到了宋代,距他们相遇已过数百年。一个名叫张晓峰的年轻书生,在书肆中偶然发现了这本《江月照人》。书中的诗句让他心潮澎湃,尤其是一首题为《相思》的诗: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已。”
张晓峰被这份跨越时空的爱情打动,决定追寻这对诗人的足迹。他在洛阳的中秋灯会上,朗诵了李文浩的诗,吸引了不少听众,其中有一位名叫李明月的女子,同样对诗词有着深深的热爱。
在灯火阑珊处,张晓峰与李明月相遇,他们的对话从诗词开始,渐渐地,他们发现彼此的灵魂如同李文浩与苏琴心一般,是如此的相通。他们决定以诗词为媒,继续这份传承。
在他们的影响下,每年的中秋灯会都成为了一个诗歌盛会,专门演绎李文浩和苏琴心的爱情故事。他们的诗句被谱成曲,伴随着古琴与箫声,传遍大街小巷。
更有甚者,朝廷将他们的故事编入《全唐诗》,并在教育中推广,使得“李苏之恋”成为一代代学子学习诗词的入门故事,也成为男女相爱的美谈。
数百年后,到了现代,这个故事仍被传颂。每一年,中秋佳节,洛阳的灯会上,总有新的诗人在诵读他们的诗作。他们的故事,不再只是书面的文字,而是活在每一个热爱诗词、追求爱情的人心中。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他们的诗集被精心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