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故事 诡异的镜中人,最特别的世界末日

  了用于强化注意力的符号标记——那些符号一半是物理学里的公式,一半是某些古老仪式里的象征图案。

  

起初大家还对魔术符号心存怀疑,可这正是马洛里的提议:

  当我们理智地告诉自己“我们正在进行一个严谨的实验”,同时又潜意识中暗示自己“这是场宏大的集体仪式”,二者结合能让意识的力量更集中,也能让我们更容易建立“共同假设”。

  然后,一位负责带领我们“诵读”的女科学家站在圈中央,用平和而坚定的声音朗读了那三条想要施加于机库的“基本规则”。

  我们则按照事先设计的节奏与手势,一遍遍重复。

  从外人看,这就像一个荒诞的宗教祭祀,可我们不由得开始产生一种奇异的共鸣,好像我们真能在这片区域里重新“定义”秩序。

  过程中,很多人都流了汗。

  马洛里把这形容为“世界的阻力”,因为当我们试图把新的“秩序”注入已经被侵蚀的现实中时,需要对抗那股大范围蔓延的混沌。

  在反复的“诵读”与“意念共识”中,时间仿佛变得缓慢。

  有人说他们听到机库的墙壁发出类似呜咽的声音,也有人说他们仿佛看到了地面上浮现出流动的光斑。

  ——我不知是幻觉还是真实,但我确实看到在机库的天花板上,那吊灯似乎变得格外明亮,而且颜色一度转换成了淡蓝,那蓝色宛如童年时看过的科幻动画里的“奇迹之光”,象征着希望。

  我们维持了这种专注状态约莫两个小时,然后才缓缓收场。

  随后,大伙儿一起做了最基础的测试:

  往地上扔一个小铁球,看它是否保持正常的下落。

  用某些化学试剂混合,看是否符合正常的化学反应规律。

  取一个计时器,让它走上一段时间,看是否会乱跳……

  结果,居然一切正常。

  尤其让我们欣喜的是,实验证实这里的重力变得更加“稳定”。

  连带着机库的上空也没有出现异常扭曲。

  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墙壁剥离、物质形变等离奇现象,可在机库里,这些反常似乎被暂时抑制住了。

  我们首次成功营造了一片“逻辑稳定区”!虽然暂时只是一间机库,但它让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原来,人类在这场与混沌的对抗中,并非毫无还手之力。

  5.

  可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第二天,我们再度进入机库,却发现情况不对劲。

  地面上裂开了一道细长的缝隙,仿佛有人用一把利刃把水泥地面划出一条口子,而且这个口子还在微微颤动,好似某种生物的伤口。

  “怎么回事?”马洛里弯腰仔细看,还想用手去触碰,被我急忙拦住,“别碰,小心!”

  我们赶紧把研究设备拿过来扫描那道裂缝,令人震惊的是,扫描结果显示:

  这个缝隙里好像存在某种异常的“空间挤压”,它吸收了周围的能量,似乎想进一步撕开这块地面。

  “难道是逆逻辑侵蚀的反扑?”一位研究员焦急道,“我们的‘稳定逻辑块’难道只能维持几个小时?”

  可另一名资深的量子物理专家分析之后,说出了更可怕的推测:

  “很可能是我们那三条新规则在机库中生效后,与外部世界的混乱规则发生了某种‘碰撞’,于是产生了不可预测的‘破损界面’。

  换句话说,我们的‘新规则块’很可能对外界施加了过大的冲击力,但外界的混沌力量也在不断施压,最终在交界处形成了这样一条‘裂缝’——它既是物理的,也是概念的。”

  说到这里,所有人的心情都沉重起来。

  的确,我们并非只是被动抵抗。

  当我们积极“书写”新规则,试图扭转混乱时,也意味着我们在与那股未知的逆逻辑对抗。

  对抗本身会产生“冲击波”,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

  我们急忙封闭机库,从外部用水泥浇筑了一道临时的屏障,并在研发中心内部对机库那片区域进行“隔离锁定”。

  短时间内,我们只能先将那儿封存,防止“界面裂缝”扩散到更大的范围。

  虽然机库里的重力依旧正常,但那道裂缝却像一个巨大的隐患,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到,任何“逆转混沌”的举措,都不是没有代价的。

  6.

  实验陷入短暂的停滞,因为我们忽然意识到一个核心难题:

  我们所制定的“规则”,到底和外部世界该如何衔接?一方面,我们想扩大“新规则块”的覆盖范围,让更多人能免于荒诞折磨。

  可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过度“硬碰硬”会导致更多的“撕裂”。

  就像现在,机库里出现一条奇怪的裂缝,若我们大规模尝试在城市中强行推行这套新规则,会不会导致城市被更大面积地撕裂?

  意见分歧在内部迅速发酵。

  一部分人主张:

  “我们应该更激进,更大范围地推广新规则,即便付出代价也要从根本上掀翻逆逻辑侵蚀!”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

  “我们不能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