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梗概:
隋朝大业十二年夏末,因获悉新任南海郡守刘权即将围剿本村的消息,鄱阳郡新义操家村人操师乞被逼率操家村民起义,并联合鄱阳另一支农民武装首领林士弘结盟反隋。
两支农民武装迅速汇合起来向鄱阳郡城进军,郡内广大贫苦百姓闻风响应,起义军队伍未到郡城,人数已超过万人。
鄱阳郡防校尉袁斌颇精武艺,但却因轻敌而中了义军谋士王戎诱敌深入之计,最后惨败弃城逃走。城内大小官吏见郡城不保全部仓皇逃命。起义军初战取得辉煌胜利。操师乞当即率军入城,安抚百姓开仓放赈,并对部队进行整训。当年十月,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年号“天成。”
刘权率军自水路登陆鄱阳西郊江岸,并单人独骑与操师乞进城倾谈,意图招降操师乞,遭拒后悻悻而归。双方军马当日在郡城西门展开血战,双方互有死伤未分胜负。随后林士弘、林药师兄弟率领五千兵马先后攻下了浮梁、彭泽等邻县,既扩展了势力范围,又令鄱阳义军的名号在各地反隋势力中渐露头角。
隋朝大业十二年仲秋,操师乞亲率起义军向江西重镇——豫章郡(今南昌)进发,乘敌不备,一举攻占了豫章。在那里,操师乞任命林士弘为大将军;并确定以豫章为据点,逐渐向江南各地扩展。
豫章之失,使隋王朝大为震惊,正在江都游幸的隋炀帝,紧急命令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清剿。操师乞闻讯,亲率部队迎战于城外。在战斗中他身先土卒,冲锋陷阵,不幸中箭身亡。义军骤失元帅,军心动摇,林士弘临危受命接管军权,并按操师乞遗言火化其遗体,乘夜带领义军弃城返回鄱阳郡,准备在彭蠡湖以水战歼灭隋军并手刃刘子翊,为操师乞报仇。
第一章 操师乞率众反隋
隋朝大业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公元616年),江南西路鄱阳郡新义操家村。
午时将至,烈日当空酷热正盛,操家村内一片开阔的草地尽头,百余村民围坐于浓密的树荫下目视前方热情高涨。
一名身材魁梧满面虬髯的灰衣大汉,立于人前手探箭壶夹出三支羽箭,目视前方举弓便射。三支箭离弦齐飞分袭目标,随着三声细微的闷响,悬于百步之遥竹林边的三个陶罐应声爆裂碎片纷飞。
“操大哥,好箭法!”
“老弟,好样的,再露一手给大伙瞧瞧!”
空地上掌声响起喝彩连连,大汉面对众村民的喝彩之声哈哈一笑道:“各位兄弟过奖了,只要大家掌握要领勤加练习,百步穿杨一箭毙敌为期不远矣!”
大汉名唤操师乞,乃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嫡系子孙。其人正值英年,性情豪爽、嫉恶如仇。幼时上过数年私塾,后得异人传艺练得一身好武功,弱冠之时曾在饶州府衙做过数年捕役,后因不愿与上官同流合污诬陷百姓愤而离境。
操师乞心怀大志并对隋炀帝的荒淫奢侈穷兵黩武深恶痛绝,为积蓄力量推翻暴政,使其村免遭兵匪侵扰,三年前他就在村里组建民防团并开辟了练兵场及跑马场,组织数百名青壮年村民早上耕种午后练兵。郡县官吏每到操家村强抢豪夺,他必怒目痛斥以武拒之,天长日久他成了鄱阳太守图谋铲除的“刁民匪寇”。
操师乞在村民的热情鼓噪下,手执八十斤镔铁打造的九环新月大刀复入场中展示刀法。刀起处,杀气森然刀风霍霍,步法矫健气沉力猛,刀法中拦、格、砍、劈、挡、拍、扫等招式变化一气呵成毫无停滞。
远处的村道骤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匹马向着草地尽头的树林急驰而来。“操大哥,我们操家村即将大祸临头了……”正在展示武艺的操师乞骤闻此言心中一惊,立即收刀循声回望。此时马已奔至身旁戛然止步,人立而起放声长厮,操师乞纵身马前,一手扯紧缰绳一手轻抚马头,马匹立时安静下来。
“为何如此慌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操师乞注视满头大汗神色惊慌的下马村民疑惑地问,空地上百余村民也尽佳愕然围拢过来。
“操大哥,鄱阳太守上报朝廷,说你屡次率领操家村民对抗官府意图造反,只因郡里兵少无法将我们消灭,昏君准备让新上任的南海太守刘权路过本县时率兵入村围剿我们。”甫一下马,报信村民张口便说。
“真有其事?此等朝廷机密大事你是如何知晓的?”操师乞目光炯炯追问道。
“这是我在太守府里给狗官做厨子的妻弟偷听到的!”报信村民望着操师乞不假思索地说:“狗官上午接到兵部密函,信里说昏君已派离京上任的南海太守刘权路过本郡时率兵就地剿贼。狗官接到密函后在家摆酒庆贺,醉后胡言,正好被我妻弟端菜时在厅外偷听到密函详情。这几天岳父病了,我夫妻正好在他家服侍老人,他让我火速回村报信以防不测。”
“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