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一身灰色女式西装,少了大学生特有的青涩俏皮,多了几分沉稳干练。
“你好,我是周放。”
我迫不及待的想让自己出现在她的眼前。
她却只是抬头,对我笑笑,然后又低头看着手里的辩论资料。
看的出来,她对我,并不感兴趣。
辩论赛中,她依旧是大放异彩的那一个。毕竟,能上清北的逻辑思维,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这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
那完美的闭环逻辑,完全是将对手压着打。
偶尔再引经据典,让旁听的人在尖锐的锋芒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内涵。
话里话外透露出来的那份聪明,通透和豁达,清晰的思路和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自信,都是我从未在周围人身上见到过的。
不知过了多久,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们赢了,准确的说,是她赢了。
看着那张因为激动而泛红的脸庞,我的内心竟也无法平静。
那一刻,我像神明般仰视着她。
3.
再后来,慢慢熟悉后,我也终于知道了她放弃清北,来到这里的原因。
“因为爱情。”
那时,她抬头看着窗外整齐飞过天空的候鸟,云淡风轻的说道。
“那你的男朋友也在这个学校?”
“他是不是和你一样?”
“都是那么优秀?”
舍友一语成谶,我的内心却十分复杂,说不清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也没有啦,他就是一般人。”
“但他真的很好很好。”
提到男朋友,她的耳尖微微泛起了红色。
我突然想起了自幼相识的青梅竹马。
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几乎都在一个班。
从小打打闹闹,是旁人眼中的欢喜冤家。
我自小就热情开朗,是旁人眼中俏皮活泼的少年。
而我的青梅,就像眼前的人儿一样,冷静自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记得高三那年夏天,在操场昏暗的灯光下,我也曾红着脸对她说过:
“咱们上同一所大学吧。”
耳边蝉鸣不绝,她亦红着脸回答道:
“周放,一言为定。”
后来,也便没有了后来。
她的成绩比我好,高考完后,她去了北京的985,我来到了南方的这所211。
记得高考前,我曾用玩笑的口气问过她,
“你会为我放弃心仪的大学吗?”
“我不会的。”
发梢划过脸庞,她回答的斩钉截铁。
我表示理解,毕竟我也没有勇气追随着她的脚步。
也许曾经都有过年少心动,但我们都缺少了为彼此不顾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大学刚开始那会,我们还经常联系,她跟我说说帝都的热闹繁华,身边的日常琐事,我跟她说说南方的小桥流水、风土人情。
后来慢慢忙起来,彼此身边都有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