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能补贴些家用。
苏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沈逸尘,沈逸尘十分赞同。于是,苏瑶开始精心挑选和整理花笺,将它们装订成册,并配上了精美的封面。沈逸尘则利用去镇上授课的机会,带着这些册子去集市上售卖。
起初,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些册子,但沈逸尘没有放弃。他向过往的行人介绍册子中的诗词和画作,讲述他和苏瑶的爱情故事。渐渐地,人们被他们的故事所打动,也被花笺上的才情所吸引,开始购买这些册子。
随着销量的增加,苏瑶和沈逸尘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用挣来的钱改善了生活条件,还买了一些书籍和纸笔,继续创作新的诗词和画作,丰富册子的内容。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的册子在镇上逐渐有了名气,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此人正是当年在生意场上陷害沈逸尘家族的仇人之子——赵轩。
赵轩一直对父亲当年的失败耿耿于怀,如今看到沈逸尘和苏瑶过得有声有色,心生嫉妒和怨恨。他决定再次出手,破坏他们的生活。
赵轩派人在镇上散布谣言,说沈逸尘和苏瑶的册子内容抄袭他人,是不道德的行为。一时间,原本购买册子的人纷纷退货,沈逸尘的私塾也受到了影响,学生们的家长开始质疑他的人品,不再让孩子来上课。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沈逸尘和苏瑶陷入了困境。但他们并没有被打倒,苏瑶坚信清者自清,她和沈逸尘一起收集证据,准备反击。
沈逸尘和苏瑶四处寻找能够证明册子原创性的证据,他们走访了曾经看过册子的人,收集了他们的证言。同时,苏瑶还拿出了自己创作这些诗词和画作时的初稿,上面详细记录了创作的时间和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村子里乡亲们的支持。乡亲们知道他们的为人,不相信那些谣言,纷纷帮忙作证。沈逸尘还写了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册子的创作过程和他们的经历,向世人澄清事实。
他们将收集到的证据和文章送到了镇上的官府,请求官府主持公道。官府经过调查核实,发现赵轩散布的谣言纯属虚构,于是对他进行了惩处,并公开为沈逸尘和苏瑶平反。
经过这次风波,沈逸尘和苏瑶的册子更加出名了,不仅在镇上,甚至在周边的城镇也受到了欢迎。他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平静,并且越来越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逸尘和苏瑶渐渐老去,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和那些花笺却在世间流传了下来。他们的子孙后代继承了他们的才情和品德,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在村子里,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诗词大会,以纪念沈逸尘和苏瑶。年轻的男女们在大会上吟诗作画,交流才情,而那些花笺则被视为珍贵的宝物,陈列在村子的祠堂中,供后人瞻仰。
沈逸尘和苏瑶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爱情的坚贞和执着,那些花笺不仅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