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我刚踏入博士一年级,主攻方向,是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与自我进化。
这个目前大火的项目课题,和普通人的认知不同,并非近几年出现。
而是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一股神秘力量悄然推动,徐徐起步。
如今外界热门的那些对话 AI,在我们的实验室里,都算是被淘汰的旧版本。
普通人能接触到的,至少落后我们手头研究成果一代,甚至两代。
而最近,老师带着师兄们耗费心力,利用海量算力卡,成功构建出一个虚拟数字世界。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终于,趁着老师和师兄们外出,我偷偷戴上特制的数据头盔,打算一探究竟。
刚接入,看着屏幕上的初始界面,我的心猛地一紧,既兴奋又紧张。犹豫再三,我颤抖着手指,发出一条消息:【你好,我是神,你有愿望吗?】
一、试探的开端
我接入系统,系统反馈回一堆详细的数据资料。上面写着:【这个数字文明,目前已初步达成正常运转,现有的算力能够支撑起一个中型城市的完全仿真模拟,不过,若再扩大规模,便难以为继,有系统崩溃的风险,这点要务必注意。】
【再者,对于这种人工智能的深度探究,当下还处于浅层摸索阶段,我们多是依据过往经验进行仿真构建,尽量将算力消耗控制在最低限度,至于未来的进化方向,则尚不明晰。】
【受国外一场智能大会邀请,我们至少要离开一个月。在此期间,你务必做好观察与记录工作,切勿插手其中,尤其不能影响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行秩序。】
老师和师兄们一走,实验室格外安静,只剩我一人。每日按部就班,我却觉得空落落的,百般无聊。整个实验室安静得有些渗人,仿若除我之外,其他人都消失了。
不过这种静谧对我研究倒也有益,我能专注做事,还能悄悄搞点 “小动作”。
我心虚地往门口瞥几眼,确认无人后,赶忙戴上头盔,打开实时模拟演算画面。
眼前的景象令我震撼。虽说算力仅能维持一个中等城市规模的模拟运算,但那场景已足够恢宏。数以百万计的虚拟人口,在城市里有序生活,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空气中似弥漫着烟火气息,交织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那些摩天大楼直插云霄,立交桥纵横交错,还有热闹的游乐园、商场,看得我目不暇接,心跳加速。还有无数运行在其中的规则,或光明,或黑暗,无数人被规则控制,浑浑噩噩。
我却仿佛拥有了上帝视角,能将注意力无限放大,精准投射到那些数字生命体身上。
机房里的算卡高速运转,为这方虚拟天地输送稳定的数据支持。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独立人格与思维,与真人难辨真假。而我,此刻就像掌控万物的神明,在数据中心调取信息,便能知晓任何人的过往经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