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国末年,战火如恶魔的巨爪,肆意撕扯着华夏大地的安宁。世道的动荡不安,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上姚村,这个偏安一隅的小村落,虽暂未被战火直接吞噬,却也被笼罩在一片压抑与惶然的氛围之中。
村里的大地主姚钱树,家大业大,名下的田产如繁星般散布在村庄四周。然而,这一年的忙种时节,姚家却陷入了困境。家中唯一的长工王双贵,家中突发急事,不得不告假回乡。临行前,王双贵一脸凝重地向姚钱树叮嘱:“老爷,村北边红土崖下的那几亩地,一直遵循着祖上传下来的规矩,鸡叫三声后才能下地劳作,太阳下山后绝不可再耕种。这规矩,历经几代人,可万万破不得呀!”姚钱树神色肃穆,深知这规矩的严肃性,那是祖辈传承下来的训诫,即便不知其背后的缘由,也绝不敢轻易违背。
王双贵走后,姚钱树心急如焚,赶忙四处寻觅临时工帮忙。不久,第一个临时工老刘来了。老刘五十来岁,身形消瘦,却透着一股精明强干的劲头。姚钱树亲自迎接,将一应事务安排妥当后,着重强调了红土涯地的耕种规矩。可老刘却仗着自己年纪大、阅历多,压根没把这规矩放在心上。
天还未亮,黑暗如浓稠的墨汁,将整个世界紧紧包裹,唯有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这死一般的寂静。老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赶着牛,慢悠悠地来到了红土崖下的地里。他熟练地挥动着鞭子,“啪”的一声脆响,牛儿在他的驱使下,缓缓地翻动着土地。来回耕了四五趟后,老刘感到有些疲惫,便一屁股坐在地头,从腰间掏出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那闪烁的烟头,在黑暗中如同一只诡异的眼睛。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