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种兴奋与紧张交织的情绪将她彻底笼罩。她深知,此刻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便可能错失揭开真相的最佳时机。她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狂跳的心平静下来,抬手轻轻整理了一下旗袍的领口,手指微微颤抖,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那领口的蕾丝花边在她的指尖摩挲,触感细腻,却也无法抚平她心中的忐忑。
随后,李夏对着身旁的镜子,仔细端详自己的面容,努力调整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这微笑里,既有古玩商人应有的热忱与亲和,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寻之意。准备妥当后,她款步朝着古董商走去,每一步都轻盈而坚定,鞋跟与地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嘈杂的拍卖现场中,这声音却格外清晰,仿佛在为她即将展开的交谈敲响前奏。她的目光始终落在古董商身上,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决心,好似在向对方宣告,自己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
“您好,看您对这些文物似乎很有研究,能否请教一二?”李夏礼貌地开口,声音清脆悦耳,在嘈杂的拍卖场中却能让对方清晰听见。古董商转过头,目光在李夏身上停留片刻,微微颔首示意。两人随即聊起了展台上的文物,从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到明清瓷器的釉色特点,李夏凭借着深厚的文物知识与古董商侃侃而谈,逐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交谈的间隙,李夏看似不经意地提到了那个鱼形符号:“最近我收到一件藏品,上面有个奇怪的鱼形符号,怎么研究都摸不着头脑,您见多识广,可有了解?”听到这话,古董商的眼神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鱼形符号,倒是见过不少,不过没什么特别的,大多是古人的装饰图案罢了。”古董商轻描淡写地回应道。李夏并未就此放弃,继续深入询问:“可我这件藏品上的鱼形符号,似乎和一些神秘的传说有关,您真的没听说过类似的说法?”古董商轻轻皱了皱眉头,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微笑,巧妙地将话题引开:“这些传说大多是无稽之谈,做咱们这行,还是要着眼于文物本身的价值。您看那边那件唐三彩,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才是真正值得研究的珍品 。”李夏看着古董商顾左右而言他的模样,心中愈发笃定,这个古董商一定对鱼形符号知之甚多,只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不愿透露半点信息 。古董商总是巧妙地避开话题。
在拍卖会结束后的日子里,李夏依旧对古董商讳莫如深的态度耿耿于怀,她暗中留意着对方的一举一动,试图寻找再次搭话的契机。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夏在一条偏僻的小巷中与古董商不期而遇。本想再次追问鱼形符号之事,却见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将古董商堵在墙角,双方言辞激烈,气氛剑拔弩张。李夏躲在暗处,紧张地观察着局势,就在气氛愈发紧张之时,古董商突然出手,动作干净利落地制伏了那几人。这时,一辆警车呼啸而至,几名警察从车上下来,将被制伏的人押上警车。李夏这才惊觉,这个古董商有着不为人知的双重身份,他竟然是警方的卧底,一直在暗中调查文物走私案件。古董商也发现了李夏,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李夏的指尖在青瓷花瓶上游移时,突然发现釉面下若隐若现的微型定位器。这个直径不足2毫米的警用级装置,让她瞬间意识到面前这个温文尔雅的古董商绝非普通商人。此刻店内陈列的战国青铜器、明代官窑瓷器,与公安部通报的十三起盗墓案失窃文物清单高度重合。
"黄老板的修复手艺名震黎川,连宋代龙泉窑冰裂纹都能复原如初。"李夏故意用镊子夹起一片新出土的陶片,余光瞥见对方虎口处的老茧——那是常年使用洛阳铲形成的特有痕迹。古董商接过陶片时,袖口露出的卫星定位腕表证实了李夏的猜想,这款警用装备正是三个月前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