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陛下,粮草乃行军打仗的根本,这供应不足的问题若不解决,边疆战事恐难有转机。臣妾听闻,此次粮草供应延误,是因为负责押送粮草的官员玩忽职守,故意拖延。陛下可派一位信得过的大臣前往督办,一来确保粮草能尽快、足额地送到边疆;二来也可趁机整顿军纪,严惩那些失职的官员,以儆效尤。如此,或许能解边疆燃眉之急。”
我听了苏瑶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不禁对她的聪慧赞赏有加。我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道:“爱妃,你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朕思路大开。没想到,你一个女子,竟对军国大事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苏瑶微微一笑,略带羞涩地说道:“陛下过奖了。臣妾只是平日里听陛下谈论朝堂之事,耳濡目染,才有了一些愚见。但愿能对陛下有所帮助。”
我立刻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思索着合适的人选。苏瑶看着我,又说道:“陛下,派去的大臣,不仅要忠诚可靠,还需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能镇得住那些官员,确保粮草顺利押送。”
我点头称是,说道:“爱妃所言极是。朕心中已有合适人选,忠勇侯赵毅,此人忠诚不二,且行事果断,定能完成这重任。”
于是,我当即下旨,任命忠勇侯赵毅为粮草督办大臣,即刻启程前往边疆,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粮草供应问题。同时,下令将负责粮草押送的失职官员先行革职查办,待赵毅查明详情后,再做进一步惩处。
在赵毅的督办下,粮草押送的效率大大提高,一批批粮草顺利运往边疆。边疆守军得到充足的粮草补给后,士气大振,对蛮夷的抵抗也愈发顽强。最终,成功击退了蛮夷的进犯,边疆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然而,我的这一行为,却引起了朝中部分大臣的不满。他们认为后宫不得干政,我与苏瑶商议朝堂之事,坏了祖宗规矩。
一日早朝,御史中丞李源出列,手举笏板,神色严肃地奏道:“陛下,后宫不得干政乃祖宗家法,历经数代,从未更改。如今陛下事事与贵妃商议,恐坏了祖宗立下的规矩,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疏远贵妃,以免朝堂上下议论纷纷,动摇国本。”
众大臣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议论声四起。我心中不悦,皱起眉头说道:“李源,朕自有分寸。贵妃只是为朕提供些见解,并未干预朝政。况且,此次边疆战事,若不是贵妃提醒,朕还不知要费多少周折。此事无需再议!”
李源却不依不饶,继续说道:“陛下,贵妃此举虽看似有益,但开了此先例,恐日后后宫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