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过往。
郢都的百姓们听闻了他的事迹,有人感慨他的深情,有人惋惜他的才华,却也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因私废公,不顾国家大义。萧景琰对此充耳不闻,他的心,早已随着沈逸尘的离去而死去。
每日清晨,萧景琰会在墓前摆上沈逸尘生前最爱喝的酒,轻轻倒上两杯,一杯放在墓碑前,一杯自己饮下。他会对着墓碑,讲述着楚国的近况,就好像沈逸尘还在他身边,还能与他一同商讨国事。
“逸尘,今年楚国风调雨顺,百姓们都有了好收成,只是,我再也听不到你爽朗的笑声了。”萧景琰抚摸着墓碑,声音低沉而沙哑。
日子一天天过去,楚国朝堂却并未因萧景琰的离去而安宁。曾经支持求和的势力,如今愈发嚣张跋扈,他们为了私利,不断压榨百姓,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年轻的皇帝渐渐意识到求和带来的弊端,他开始怀念萧景琰在朝堂时的清明与公正。于是,皇帝亲自来到城郊,恳请萧景琰回宫辅政。
“皇叔,如今楚国危在旦夕,还望您能出山,拯救楚国于水火之中。”皇帝诚恳地说道。
萧景琰望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曾经与沈逸尘一同立下的誓言,要守护楚国的安宁。如今,楚国百姓正遭受苦难,他又怎能忍心坐视不管?
“陛下,臣答应您。但臣有一个请求,希望陛下能为沈逸尘正名。他一生为楚国百姓着想,却被世人误解,臣希望他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萧景琰目光坚定地说道。
皇帝点了点头:“皇叔放心,朕定会昭告天下,还沈将军清白。”
回到郢都后,萧景琰迅速整顿朝堂,他严惩了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重新制定了惠民政策,楚国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萧景琰发现了一份当年的密档,上面记载着邻国求和的真正目的。原来,他们本就打算在楚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