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你确定要用这份报告来质疑我的研究?"
就在这时,双胞胎从后台走出。顾清源手持平板电脑,顾清澜拿着一叠文件。他们穿着整齐的实验服,站在我身旁。
"让我们来解释这个'差异'。"顾清源接过话筒,"这份所谓的原始数据,采样时间是在实验进行期间,而不是最终结果。"
顾清澜补充道:"我们发现端粒酶活性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显著变化。这正是母亲研究的突破点。"
双胞胎熟练地操作设备,展示了一系列实时监测数据。现场的专家们纷纷点头,有人开始低声讨论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顾承渊的脸色变得难看:"这些数据可能是伪造的。"
"不,每个数据都有时间戳和验证码。"顾清源自信地说,"而且,我们可以现场演示实验过程。"
顾清澜已经准备好了便携式分析仪,他取出一支试管:"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端粒修复试剂,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效果。"
专家们围拢过来,仔细观看实验过程。当仪器显示出与论文完全一致的数据时,掌声响彻整个会场。
顾承渊站在原地,面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学术陷阱,反而成了双胞胎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
"顾教授,"我走到他面前,声音很轻,"下次想要质疑别人的研究,最好先搞清楚实验原理。"
离开会场时,我听到身后专家们的议论:"太惊人了,这对双胞胎不仅掌握了尖端技术,还能如此完美地展示......"
"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我在心里默默说道。当年你们质疑我是否有资格做母亲,现在,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手机震动,是实验室发来的消息:《自然》杂志同意发表我们的最新研究。看来,这场学术较量,只是开始。
5
凌晨三点,刺耳的警报声划破夜空。我从睡梦中惊醒,手机上是实验室保安的紧急来电:"苏总,生物样本库着火了!"
我顾不上换衣服,踩着高跟鞋就冲出家门。路上,脑海中不断闪现那个被冷冻了十八年的胚胎样本。那是我唯一的证据,绝不能有失。
赶到实验室时,浓烟已经吞噬了整栋大楼。消防员拦住我:"太危险了,请在外面等待!"
"里面有关键样本!"我挣扎着要往里冲。
"妈!"双胞胎不知何时赶到,一左一右拉住我,"让我们去!"
我摇头:"你们的安全更重要。"趁他们不备,我戴上随身携带的防毒面具,冲进了火场。
浓烟呛得我睁不开眼,但我对样本库的位置了如指掌。一路摸索着来到-196℃冷冻室,输入密码的手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
"滴"的一声,防盗门开启。我快速找到标记为"X-18"的容器,将其转移到便携式低温箱。
就在这时,一声巨响,头顶的横梁轰然倒塌。我本能地护住低温箱,滚向墙角。火舌舔舐着实验设备,发出噼啪的爆裂声。
"这边!这边有人!"消防员的喊声由远及近。我蜷缩在角落,紧紧抱着低温箱,直到被救援人员拖出火场。
"妈!"双胞胎冲上来,"您太冲动了!"
我摘下面具,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样本...样本安全了。"
远处,我看到顾承渊站在警戒线外,脸色阴沉。这场火灾来得太过蹊跷,正好发生在我即将公布研究成果的前夕。
回到临时搭建的帐篷,我打开低温箱检查样本。完好无损。这些胚胎细胞里,藏着顾氏家族最不可告人的秘密。
"妈,我们查到了监控异常。"顾清源拿着平板电脑,"火灾发生前十分钟,系统曾被入侵。"
顾清澜补充道:"不过我们早有准备,重要数据都做了多重备份。"
我欣慰地看着儿子们。这些年,我不仅教会了他们科研,还教会了如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