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广袤无垠的西北大地,有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偏远小山村,它宛如一颗黯淡的星辰,静静镶嵌在这片黄土高坡之上。小山村四周,连绵起伏的黄土山丘如同一群沉默的巨兽,将它紧紧环抱。山丘上植被稀疏,只有一些耐旱的野草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在烈日的炙烤下,泛着苍白的颜色,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艰辛与沧桑。
村里的房屋大多是土坯房,这些土坯房在风雨的侵蚀下,显得愈发破旧不堪。土坯墙被岁月打磨得坑洼不平,一道道裂缝犹如大地干涸的嘴唇,向人们倾诉着生活的不易。屋顶上的茅草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卷走。狭窄的土路像一条蜿蜒的蚯蚓,在村子里曲折穿行。晴天时,过往的行人或牲畜扬起阵阵尘土,遮天蔽日;雨天时,土路瞬间变成了泥泞的沼泽,一脚下去,鞋子便会深深陷进去,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
林宇就出生在这个贫困家庭,他家的土坯房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子的边缘,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屋内昏暗而潮湿,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仅有的几件家具,破旧得仿佛风一吹就会散架。一张摇摇欲坠的木床,床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缝隙,躺上去便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痛苦地呻吟。床边是一张缺了角的桌子,桌面上堆满了各种杂物,那缺失的一角仿佛是生活给这个家庭留下的一道深深的伤痕。
林宇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勤劳朴实,如同这片黄土地一样,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每天,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山谷,父母便早早起身,扛着沉重的农具,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田间。他们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弯着腰,辛勤地耕耘着,播种下全家的希望。然而,这片土地所能给予的回报却十分微薄,即便父母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挥洒着无数的汗水,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尽管生活的重担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林宇从小就对知识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渴望。在他眼中,知识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他走出这片贫困的土地。村里唯一的学校,是一座破旧的砖瓦房,在周围土坯房的映衬下,显得稍显“高大”。然而,走近一看,便能发现它的破败。窗户上没有玻璃,只用一层塑料薄膜勉强遮挡,每当狂风呼啸而过,塑料薄膜便会发出“呼呼”的声响,仿佛在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悲歌。
每天清晨,当公鸡还未打鸣,林宇便早早起床,借着微弱的星光,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步行几公里去上学。山路狭窄而陡峭,一边是高耸的山崖,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沟壑,稍有不慎,便可能摔倒受伤。但林宇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小小的身影在山路上坚定地前行,那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到了学校,林宇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室里,破旧的课桌椅东倒西歪,黑板也已经斑驳不堪,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林宇对知识的汲取。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眼睛紧紧盯着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破旧的课本被他翻得卷了边,每一页都留下了他认真做笔记的痕迹。他的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他都能轻松应对,让同学们羡慕不已,老师们也对这个刻苦努力的孩子寄予了厚望。
然而,随着林宇升入初中,家庭的经济压力如同一座愈发沉重的大山,压得全家人几乎喘不过气来。父母微薄的收入,在面对林宇的学费、书本费以及各种杂费时,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林宇每天放学后,总是像离弦之箭一般飞奔回家。一到家,他便放下书包,拿起农具,跟着父亲走进田间,除草、施肥、浇水,每一项农活他都做得一丝